近日,商務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公布了全國首批15個商貿流通標準化專項試點城市及94家試點企業名單,其中,青島市被列為試點城市,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青島單位被列為試點企業。
據悉,此次試點共有北京、河北、江蘇等30個地區報送了285份申報材料,其中城市有16個,企業有269家,涵蓋了農產品流通、商貿物流、批發零售、居民服務業、跨境電商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
在專項審核的基礎上,經部門復核和社會公示,最終確定了15個試點城市和94家試點企業。從地區的分布看,西部地區17家,中部地區22家,東部地區55家;從試點方向看,商貿流通提質增效方向有70家,內外貿一體化方向有24家;從行業分布看,農產品流通13家,零售業16家、電子商務9家、重要商品流通2家、住宿餐飲6家、 居民服務業5家、商貿物流包括供應鏈、冷鏈物流、共同配送22家,服務貿易5家、商品貿易9家、貨運代理3家、跨境電商4家。
定位國家級試點
標準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內外貿標準作為聯通內外兩個市場、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梁紐帶,還存在著部分產品質量標準有差異、內外貿標準認證銜接不夠等問題。
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加強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周強說,商務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商貿流通專項試點,目的就在于推動各地區、各行業、各類市場主體在標準制定、實施應用等方面開拓創新,推出一批標準,樹立一批標桿,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
定位高、任務實、范圍廣,是此次試點的三大特點。此次試點是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兩部委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向“十四五”時期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著力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定位于國家級試點,是以標準化推動商貿流通高質量發展,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的重要抓手。
試點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制約內外貿發展的堵點、難點,聚焦商貿流通提質增效和內外貿一體化兩個方向來開展。商貿流通提質增效方向,圍繞流通設施改造升級,流通方式創新,流通主體培育等,探索以標準化推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推進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在試點主體方面,此次試點面向城市和企業;試點領域,覆蓋了內外貿主要領域和行業。商貿流通提質增效方向,對行業、領域、業態都不做限制。內外貿一體化方向涵蓋農產品流通、消費品流通、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主要領域;試點任務,強調標準化建設全過程管理,包括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標準體系,深化標準應用,評估總結經驗四項內容。
《標準化法》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和宣傳工作。2007年國家標準委啟動了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具體分為國家級試點和省級試點兩類,其中,國家級試點由國家標準委統一組織。
截止目前,已部署1128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涉及旅游、商貿、物流、養老、家政、物業、金融、教育、文化、體育等諸多服務行業,取得了積極成效。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介紹說,此次我們和商務部共同策劃,在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的框架下,支持開展商貿流通專項試點。這是兩部門共同落實中央財經委第8次會議重要部署的一項務實舉措,是“十四五”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重要支撐,與此前試點相比,專項試點更加突出重點,聚焦商貿流通提質增效、內外貿一體化兩個大方向先行先試;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比如推動內外貿標準互聯互通,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力爭實現精準試點、精準支撐,以標準化助力商貿流通高質量發展。
青島標準化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青島產業基礎雄厚,具有濃厚的商業氛圍,現代服務業產業基礎雄厚,在商貿流通標準化發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發展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
據了解,青島現已基本形成“19處商業中心+60條商業街+164處大中型商業設施+103處商貿批發市場+社區商業網點”的商業空間載體,已建有7000多家便民連鎖門店,有95家高品質星級酒店、22個大型商業綜合體。
濃郁的商貿氛圍,吸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集聚青島。2020年,青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00多億元,在計劃單列市中排名第2位。
青島標準化建設工作走在前列。青島標準化工作開展比較早,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標準化政策措施,取得了豐碩成果。
早在2015年,青島市就出臺了《青島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與國家標準委簽署了《關于推動青島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成為國家標準化改革啟動以來國家與地方簽署的第一個合作文件。
2016年,青島出臺了《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全國重點城市中率先提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青島標準”。
2017年以來,青島先后出臺了《青島市“標準化+”發展規劃》《青島市標準化資助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并安排專項資金資助獎勵了3675個標準化項目,有力推動了“標準化+”戰略落地實施。
2016年以來,青島新增了1個全國專業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2個國際工作組、2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全市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97項,國家標準933項,行業標準735項,標準規范內容涉及多個領域。完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39項,在國家標準委開展的18類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中,青島市承擔了14類中的70項,類別和數量均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位,在標準化建設工作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7年和2019年,青島先后兩次舉辦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等三大國際標準組織領導人同時出席,這在國際標準化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體現了論壇作為國際國內標準化合作交流高端對話平臺的功能,彰顯了全球影響,發出了中國聲音,留下了青島印象。
2017年,青島與國家標準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簽訂了《關于建設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青島)三方行動計劃》,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唯一的培訓基地,為青島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集聚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搭建了重要平臺。2017年,青島大學標準化學院成立,成為全國第一所設立標準化工程專業的綜合性大學。
青島通過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了諸多“青島樣板”。其中,嶗山區政府承擔的標準化服務產業培育試點、城陽區政府承擔的“民聲在線”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等項目,創造了青島經驗、青島模式;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出臺的《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辦法》,從產品創新、填補國內國際空白、嚴于國家行業標準等8個方面,對海爾集團、海信集團、中車四方、軟控股份等企業的13類產品執行標準進行了先進性評價,成就了青島標準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專項試點工作路線圖公布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介紹說,啟動階段,即試點期開始后的兩個月,青島將研究制定《青島市開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商貿流通專項)實施方案》,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青島將召開全市動員大會,進行商貿流通服務質量調查,進一步梳理問題、匯總情況、制定措施,為做好試點建設工作打好基礎。
實施階段,即試點進入第3至第22個月,青島將研究制定《青島市商貿流通標準化發展規劃》和《青島市商貿流通標準體系表》,并抓好組織實施。
在實施中,將圍繞商貿流通基礎設施配套,加快設施的升級和完善,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服務水平和產業競爭力;突出建立健全商貿流通業標準體系和商貿流通企業標準體系,組織開展商貿流通標準化試點和推廣,并開展好實施評價和社會宣傳,全力推進試點建設工作。
評估階段,即試點期的最后2個月,青島將在充分準備基礎上,按照商貿流通標準化試點任務書和評分辦法,嚴格進行自查,并對貫徹實施商貿流通標準的實效進行自評。自查達到合格要求后,青島將及時向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提出正式評估申請。
總結階段,即在試點期滿后,青島將全面回顧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總結取得的試點成果,積極推廣和復制成功經驗。還將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持續完善各項標準,進一步完善提升商貿流通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據了解,為保障試點工作順利進行,青島還將成立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和任務落實。青島還將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好資助獎勵資金的激勵作用。青島所轄各區市政府、各經濟功能區管委將參照《青島市標準化資助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各自設立標準化資助獎勵資金,按照不低于市級標準化資助的獎勵標準,對標準化項目給予資助獎勵,全方位確保試點建設順利推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