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萊西分局圍繞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拓寬公開渠道,提升政務信息公開和政務服務水平,開辟聯系服務群眾的綠色通道,多方位強化公眾環保監督,促進全市環保質量的持續改善,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4.4%,今年六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青島首位;地表水考核點位功能區達標率92.9%,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獲得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
一、強化門戶網站建設,突出工作重點,增強公開實效。
根據政務公開、網站管理的相關要求,在門戶網站開設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服務事項等15個欄目,實時發布全市環境質量狀況、環保業務流程、環保政策法規以及工作動態等,實行承諾審批,網上辦案,縮短了審批時間,極大的提高了行政效力和服務水平。通過定期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環保不達標企業及掛牌督辦名單,將企業置于公眾監督之下,督促非法排污企業及時改正違法行為,警示其他企業合法生產排污,極大地推動了環保工作的開展。尤其是企業環境信用等級的公開,將企業遵守環境法律法規政策等情況,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向社會公開,向公眾披露企業環境行為實際表現,方便公眾參與環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激勵企業持續改進環境行為,激發企業環境保護的內發動力,增強企業環境守法的社會責任意識,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二、開放環境宣傳教育基地,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以環境保護為主題,建成環境監控中心、污水處理廠、有機農業公司等六處綜合性、多功能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基地(其中被命名為青島市級教育基地四處),免費向社會開放。定期邀請公眾參與活動,在環保網站公開發布基地參觀考察預約通知,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接受形式,分別開發設計不同的參觀路線及科普宣傳教育內容。通過開放基地實驗室,組織參觀水質分析化驗,提高了公眾感性認識,增進學習環保知識的積極性和樂趣。通過開放監控中心,講解與演示污染源自動監控、高位視頻監控、機動車遙感檢測系統、無人機巡航等各類智慧環保,讓公眾近距離了解“互聯網+環境保護”的現狀與應用前景。開放大沽河國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使公眾更深層次了解水污染防治的有關知識。通過不同的教育流程,使參觀者能夠直觀、快速、全面的了解環保知識和工作現狀,今年以來已組織參觀教育基地6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公眾環境認知度,充分發揮群體的輻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支持環保、理解環保、參與環保,有效提高了公眾加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心。
三、注重發揮新媒體平臺作用,增強公眾環保關注度。
建立了“萊西環?!闭瘴⑿拧⑽⒉?,定期發布環境信息,開展意見征集,與公眾互動。有效發揮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統媒體的作用,通過媒體公布全市重點環保工程、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重大環境政策解讀等信息。通過主動引入新聞媒體的跟蹤監督機制,以公開促監督,讓媒體和市民監督環保工作,倒逼相關部門及時主動解決問題,推進工作提速,提高了市民滿意度。
四、擴大公眾參與方式,提高公眾環保監督力。
公開信訪舉報投訴方式,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監督管理。把環境信訪辦理作為服務人民群眾的窗口,通過開通88499900環保熱線廣泛受理各類環境投訴和咨詢,認真辦理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污染問題。今年以來共接收生態環境信訪案件1259件,均及時受理認真辦理。同時在環保舉報熱線新增了政策法規、項目審批、驗收程序、監測、環境輻射等業務咨詢服務,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便利。
五、豐富公開形式,做好線下公開服務實事,有效提升轄區生態環境質量。
根據部門職責和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印了《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學習資料》、《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重要論述摘編》等讀本,發放相關部門和企業,為其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履行法律職責提供了依據。聘請專家學者面向企事業單位舉辦多起新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保專題培訓班,擴大環保政策法律學習的普及面和參與面。同時將法律解讀和現場幫扶兩種形式有效結合,聯合鎮街積極開展“送法入企”和現場幫扶活動。執法人員深入企業,現場開展執法幫扶檢查,解讀環保法律法規相關知識,促進企業規范治污。今年以來,共印發宣貫材料2000余份,幫扶企業解決環境問題160多個,組織大型環保法規培訓班2次,企業參訓人員1000多人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