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轉入“深入打好”的第一年,生態環境保護需要慎終如始、持續發力。第一季度,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中有進良好勢頭。環境空氣方面,PM2.5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4%;空氣質量優良率80%,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空氣質量優良率全省第一。水環境方面,20個國省控地表水斷面全部達標。
2021年,我市將堅持更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奮斗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不斷提升
鞏固提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不斷提升。主要指標: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環境空氣質量完成國家、省指標要求,繼續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我市的Ⅲ類以上優良水體比例和劣Ⅴ類水體比例目標要求;全市20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序時目標要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穩中有升。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力爭實現100%。
緊盯短板弱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進一步發起攻勢,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向縱深拓展發力,突破重點、攻克難點、消除堵點,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打好空氣質量提升攻勢。編制《青島市“十四五”空氣質量改善規劃》,提升大氣環境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突出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和用地結構優化。深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控制,加強產業集群環境治理,推進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綜合控制。突出抓好港區污染防治攻堅。按照省上部署做好燃煤鍋爐、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工作。
打好水環境質量提升攻勢。突出“三水”統籌,編制《青島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青島市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巡查治理,推進國省控斷面達標爭優。完善入河湖排污口日常排查、監測溯源、分類整治等監管體系,深入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制度,通過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同步發力,推動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鞏固深化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成果,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勢。編制《青島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推動土壤污染監管體系建設。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強化聯動監管,保障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安全。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抓好源頭預防。加強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和精細化管控,提升環境監管、利用處置和環境風險防范三個能力。加快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
打好海洋環境保護攻勢。編制《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快推進“美麗海灣”建設。推進編制省級海灣丁字灣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建設膠州灣灣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海灣保護監管。開展膠州灣污染物排??偭靠刂圃圏c工作評估,科學評價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開展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溯源治理。
打好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攻勢。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狠抓全域秸稈禁燒。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開展多層次生態文明創建。
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通過目標引領、指標約束、宏觀管控、底線保障,以生態環保的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協調平衡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動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深化“四減四增”,持續推進產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結構優化調整。制定“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加強污染物總量控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制定“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及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控制方案,編制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力爭實現我市碳排放達峰并穩中有降。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加快“三線一單”成果發布和應用,推進構建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格局。
主動做好“六穩”“六?!鄙鷳B環保工作。加強醫療廢物、廢水等處理的環境監管,建立完善醫療廢物收集體系。深化環評審批改革,以小微企業、新興產業為主優化擴大告知承諾制適用范圍;實施“網上辦”“不見面”審批服務;主動服務全力保障省市重點項目。加大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力度。推進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常態化管理。深化涉企幫扶指導,提升企業環境管理績效,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
加快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搶抓部省戰略合作機遇,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完成2020年度環保產業統計調查,制定環保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用好“雙招雙引”平臺,扶持一批環保領域專特優精企業。立足生態環境保護需求,探索開展環保管家、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環境治理新模式。
全力保障國家、省、市重大戰略。高質量編制完成青島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科學制定遠景目標。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15個攻勢”,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牢牢守住環境安全底線。緊盯危險廢物、尾礦庫、廢棄化學品等領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堅持多部門聯防聯控,完善預案體系,健全聯合應急響應機制。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扎實開展應急演練,落實好環境風險評估、隱患排查、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著眼全局,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堅持多維發力、集約發力,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領導責任、企業責任、法律政策、科技支撐等方面建設,以科學決策、科學監管、科學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壓實生態環境治理領導責任。嚴格落實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推動形成齊抓共管格局。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年度整改任務,做好新一輪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配合保障。
夯實生態環境治理企業主體責任。鞏固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成果,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動態調整機制,推動排污許可與審查審批、行政執法有效銜接。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貫徹落實《山東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做好失信主體信用修復。
凝聚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攻堅合力。以做好“六?五”環境日等系列宣傳為主線,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局面。大力推動環境科普基地和環境教育基地創建。推進群眾反映問題的辦理,不斷提高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深入推進“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強化法治宣傳教育。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監管。緊盯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問題,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強化科技手段運用,探索非現場監管執法和差異化監管方式,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提高執法的精準性和科學性。組織實施2021年生態環境監測計劃,及時發布全市生態環境狀況。加強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規劃環評落實情況等監管。
完善生態環境治理政策法規。制定《青島市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提高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修訂《青島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規范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加強環保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發揮好財政資金效益。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科技支撐。深化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提升“智慧環?!彼?,助力污染防治攻堅。依托5G、大數據和智能傳感器等技術,推動環境監測向自動化、智能化、立體化發展。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產學研交流合作。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錘煉環保鐵軍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深化生態環境系統黨的建設,堅持抓黨建、建鐵軍、促全局,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人才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大力培育“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塑造“青島生態環保鐵軍”品牌,開創全市生態環境工作新局面。
(通訊員:張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