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到底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這并不是一個能輕易回答的問題。15日,中國足協公布《2020年中國省市足球發展健康指數報告》,旨在用量化數據的方式給出一份答案。
這是一份對中國足球“摸家底”式的調查報告。報告圍繞組織建設、競賽建設、人才建設、場地建設四個一級指標,下設12個二級指標和29個三級指標,面向全國開展調查,最終將收到的30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足球發展健康水平量化為具體數據。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省市足球發展總體處于較低水平,不同地區發展水平也呈現出較大差異。
全國總體水平較低
40.6分——這是報告給出的2020年中國省市足球發展健康指數的全國總得分。百分制里,這是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組織建設、競賽建設、人才建設、場地建設四個一級指標得分,均不超過60分。其中,得分較高的是場地建設指標,為 47.2分;接下來是44.2分的組織建設指標和44.1分的人才建設指標得分;競賽建設指標得分最低,為30.6分。
在組織建設所包含的三級指標中,“基層組織發展”得到33分,“地區足球發展規劃”僅得到27.5分,反映出各城市協會在縣(區)基層協會建設覆蓋和地方政策出臺方面的落實程度差異較大。
在人才建設所包含的三級指標中,青少足球相關指標得分相對較低,其中“足球職業教練員和社區足球指導員每年輪訓人次”得分最低,僅為24.7分。
場地建設方面,“本市各類足球場地萬人擁有量”表現較差。
得分最低的競賽建設中,有5項三級指標得分低于20分。其中兩項為反映職業足球發展水平的“地區梯隊數量”和“每萬人注冊職業球員人數”。另外三項為反映女足建設的指標:“女足球隊每年參加的比賽場次”、“每萬人注冊女子球員數量”和“地區女足球隊數量”。
報告指出,上述結果表明各城市總體上在校園足球和業余足球體系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基層組織發展、區域足球發展規劃出臺和區域賽事數量方面的工作仍然不足,在專業人才培訓、后備人才培養和職業隊伍建設方面有所欠缺。
地區發展不均衡
報告顯示,在6個城區人口規模1000萬以上的城市中,北京市得分最高,為76.4分;重慶市得分最低,為51.2分。在22個城區人口規模在3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中,武漢市得到最高的75.5分,濟南市和東莞市得分均低于30分。278個城區人口規模在300萬以下的城市中,梅州得到82.8分,位列最高;新疆、西藏、黑龍江、吉林和青海的部分城市得分較低。
根據報告,306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得分前10位為:梅州、北京、武漢、大連、深圳、青島、南京、成都、眉山、麗江。得分較低的城市則多集中于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摸清了家底,才好找到問題。報告表示,這次調查為系統性地評估中國足球發展水平提供了一套基于城市視角的解決思路。希望通過量化得分與榜單排名的形式,持續推動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
“中國足協未來將進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足球統計制度,逐步形成規范、完整的全國足球發展數據庫,督促各地進一步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推動中國足球持續健康發展?!眻蟾嬲f。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