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球首個自貿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在青島自貿片區綠色發展大會上對外發布,標志著青島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領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引領全球自貿試驗區“綠色低碳生態發展新模式”。
青島自貿片區綠色發展指標體系正式發布 張進剛 攝影
圍繞“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東部沿海重要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定位,青島自貿片區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突出四新四化,強調本地貿易、物流、金融與生態的融合發展,包含經濟、環境、社會、治理4大維度,設置了綠色貿易、綠色港航物流、綠色產業、綠色創新、綠色金融、綠色環境、綠色資源與能源、綠色建設、綠色生活、綠色智能、綠色交流、綠色機制體制共12類、40個大項。
指標體系突出“綠色”主旋律,制定高水平“雙碳”目標。以2027年為時間節點,在指標體系“提前”模式下,片區碳排放強度目標較國家平均水平將降低74%,提前實現“雙碳”目標。
在產業、貿易、創新等類別,指標設置注重高水平、高質量。突出青島自貿片區港口運行的智能化和綠色化,設置綠色物流設施比例、大數據在航運物流中的應用比例等特色指標;強調海洋特色、產業創新,設置新興產業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智能制造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標;同時,還提出了綠色金融機構占比、“一網通辦”網辦率、新興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總額比重等自貿區特有的指標。
在生活、智能等類別,指標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城市服務和生活品質。借鑒ISO37120中經濟、環境、城市規劃等相關指標,設置了每十萬人年度知識產權授權數、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功能區噪聲達標率等指標。將“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數據開放、企業活力、應急響應等方向的指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強調以城市韌性發展為重點,重點關注確保電力、水、電信、廢物管理、衛生、食品分發、金融服務和緊急服務等城市服務的連續性或快速恢復能力。
作為制度創新的重要載體,我國各自貿試驗區結合自身功能定位與特色積極開展差異化探索實驗,制度創新經驗加快形成并持續推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青島自貿片區以探索綠色發展制度創新為突破口,發揮中德生態園已有生態底色優勢,打造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用以指導雙循環新格局下自身創新發展,也為其他國家和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反饋建議,促進國際標準的編制和進程,為ISO國際標準化試驗貢獻了寶貴的經驗和案例,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區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圍繞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本次綠色發展大會上,山東港口青島港、浦發銀行、青島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中德生態園被動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分別作為港航、金融、貿易、建筑、產業領域的綠色發展示范單位做了主題發言。代表們結合自身實際,與行業領域專家及現場嘉賓一起分享綠色發展經驗,探討自貿區綠色發展提升路徑。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