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flag = false; break; } } return flag; } var pcUlr = "http://www.liu2xue2007.cn"; var mobleUlr = "http://m.qdcaijing.com"; if(isPC()&&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mobleUlr)!=-1){ window.location.href = pcUlr+GetUrlRelativePath() }else if(!isPC()&&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pcUlr)!=-1){ window.location.href = mobleUlr+GetUrlRelativePath() } function GetUrlRelativePath(){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toString(); var arrUrl = url.split("http://"); var start = arrUrl[1].indexOf("/"); var relUrl = arrUrl[1].substring(start);//stop省略,截取從start開始到結尾的所有字符 if(relUrl.indexOf("?") != -1){ relUrl = relUrl.split("?")[0]; } return relUrl; }

<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西岳有松挺且直—— 回憶我的爺爺房岳西

    爺爺經常說,人死如燈滅,如他所言,爺爺像一座山一樣倒下了,就再也沒有起來。記得那是1985年 ,我在金口中學讀初三,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冷。

    我的老家位于即墨東北角一個叫做鳳凰的古村,三面環山,東面瀕海,距離金口古港二里路,一條小河自西向東從村子中間流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爺爺有兩個名字,老家的人叫他房宗華,外面的人叫他房岳西,以至于爺爺離休以后,有外面的同志來村里打聽房岳西,我竟然回答不知道。爺爺告訴我,岳西本來是他的字,參加工作以后就成了他的名字。

    爺爺生于1908年,那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年代,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我的曾祖可久公在大地主李葆初的莊園里當賬房先生,老來得子,喜出望外,所以聘請了最好的塾師來教育這個唯一的公子。爺爺成年以后,曾經在威海海關和壽光海關任職,因為時局動蕩,于1934年返回老家,教書育人,回饋鄉梓。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膠東半島上狼煙四起,金口村西頭山坡上修筑了日軍的“炮樓”,上面飄著“膏藥旗”。國難當頭,爺爺滿懷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救國救民之心,很快就接受了進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利用教師身份作為掩護,積極為膠東抗日武裝傳遞情報,運送物資,冒著生命危險開展抗戰統戰工作。為了更好地支持抗戰,爺爺毀家紓難,變賣了家里的土地和房產,為此遭到村民和家人的誤解,他們不知道爺爺把這些錢花到了哪里。后來奶奶告訴我,她知道爺爺和他的伙伴們干的是大事,“你爺爺當年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做事情啊?!倍嗌倌赀^去了,奶奶說起那些事,臉上還是掩不住驚恐的表情?!八匠:苌倩丶?,偶爾夜半三更敲門,也是匆匆拿些東西就走了。有一次你爺爺前腳剛走,鬼子漢奸就來家里抓人,把家里翻得底朝天,最后一無所獲才撂下狠話灰溜溜地走了……”

    金口地處即墨、萊陽、海陽三縣交界,有“雞鳴三縣”之稱,抗戰期間,日偽軍以及國民黨地方勢力錯綜復雜,斗爭形勢極其嚴峻。為了工作需要,那一段時間爺爺的身份不斷變換:在金口街上的南貨鋪里,他是柜面上的伙計;在海陽行村的大集上,他是采買海貨的老板;在煙臺福山,爺爺又加入了當地的京戲班子。由于爺爺交際廣,朋友多,為他開展統戰工作提供了方便條件,在各行各業發展了好多內線,這樣就能夠為抗日武裝提供更多的情報。

    194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膠東軍區在海陽縣正式成立,許世友司令員領導膠東軍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掃蕩”斗爭,八路軍發動民兵和群眾,在全境開展的地雷戰,炸得日軍丟盔棄甲,節節敗退。激烈的戰斗對地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紗帳里、蘆葦蕩里,運送物資,轉移傷員,到處都有爺爺和伙伴們的身影。也就是在那里,爺爺見到了威震敵膽的許世友將軍,還和當地的民兵英雄趙守福成了朋友。后來爺爺經常給我們講“地雷大王”趙守福的故事:有一天,趙守福趁著夜色潛至日軍據點外,埋下三顆地雷,并插上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小鬼子,不要動。”地雷的引線就掛在木牌上,天亮后,看見木牌的幾個日本兵很惱火,沖著木牌踢了過去,“轟隆”一聲巨響,日本兵上了西天。

    解放以后,百廢待興,爺爺以極大的熱忱投入了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他先后在金口小學、即東中學任職,后來又輾轉鰲山衛、王村、豐城(這些地方統稱島里)等地從事教育工作,足跡遍布即墨東鄉,桃李滿天下,一直到1960年調到即墨縣政協工作。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華民族更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每當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總有一些民族的脊梁挺身而出,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犧牲,不懼艱險,拋頭顱灑熱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譜寫了新中國的壯麗華章。我想,這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文/房建武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