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賽道加速跑,天眼查大數據:我國生鮮電商賽道今年融資總額超百億】
從今年年初傳出每日優鮮擬啟動上市計劃,到叮咚買菜近日宣布已完成3.3億美元D+輪融資……進入2021年后,生鮮電商突然加速的融資和上市步伐讓越來越多人看到,該賽道仍是目前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3,000個生鮮電商品牌從事“生鮮電商、社區生鮮、社區團購”等相關業務。通過對品牌關聯公司的信息梳理發現,北京市數量最多,超過400家,其次為上海和深圳,分別有超過300家和200家。從成立時間來看,2015年為各品牌關聯公司成立的高峰期,超過600家,占比22%。此外,有超過70家生鮮電商品牌關聯公司成立于2020年。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眼查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生鮮電商賽道中有近500個品牌曾產生數百起的融資事件。截至目前,2021年該賽道已發生近十余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百億人民幣。
此外,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超7.8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電子商務”,同時包含“生鮮、水果、蔬菜”,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生鮮電商相關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占比近2成。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生鮮電商相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2.1萬家,占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27%。湖南省和山東省次之,分別有近7,000家和5,000余家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上,57%的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另有16%的相關企業分布在農、林、牧、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82%的生鮮電商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注冊成立于5年內。其中,2016年,我國新增生鮮電商相關企業超1萬家,增速達76%,為近年來最高。隨后,相關企業年新增數量仍保持在1.5萬家以上。2020年,我國新增1.8萬家生鮮電商相關企業,年注冊量達到歷史最高。截至5月16日,我國今年已新增3,300余家相關企業。
上海證券報報道指出,目前,電商平臺的平均拉新成本超20元,天貓、京東、拼多多平臺的引流成本更高,生鮮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也是水漲船高。在如今的頭部生鮮電商角逐中,放棄補貼、精細化運營的比拼就成為重中之重,問供應鏈要效益,已經被提上日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