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是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來,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精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以及上級法院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相關要求,堅持用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以改革的思維破解難題,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深化知識產權審判機制改革創新,借助信息化手段努力解決知識產權訴訟難題,為服務轄區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市南法院舉行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推進會暨E調解云平臺啟動儀式
主動融入社會綜合治理大局
凝聚合力促進多元化解
匯聚線下各方資源、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牢牢抓住“非訴”和“訴訟”兩大化解矛盾手段,主動把司法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全方位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深挖傳統潛力,厚植內生動力,重新煥發知識產權審判活力,將4個傳統知識產權審判團隊進行整合重組,成立更為專業、高效的“知識產權法官工作室”,為市南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審判力量。聯合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版權保護協會成立青島首家“知識產權調解中心”,將知識產權案件委托給專業調解組織,與青島市工商聯建立支持保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協同合作機制,及時審結涉“酷狗”侵害作品傳播權糾紛、“維多利亞”獨占商標權糾紛等案件,化解了一批侵害歐派家居、好一家餐飲等知名商標案件345件。依法妥善化解涉及產業調整、重大項目建設的各類糾紛,努力為轄區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創建線上調解平臺,實現案件云端調處。聯合信息化公司研究開發E調解平臺,強化健全各類調解組織,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等組織對接,進一步暢通線上線下、非訴與訴訟平臺實時對接,實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與市南區總工會、青島市律協律師調解中心、青島市銀行保險業糾紛調解中心、市南律師調解中心等12家簽署調解協議,建立了線上線下并行、人工智能配合的遞進式案件“三級”過濾通道。配備專門程序分流員,設置速裁法官或速裁團隊,圍繞知識產權案件辦理建立互聯網調解、云端委派調解、專業化調解、簡案速裁、普案快審的一條龍處置機制,推進知識產權類案件集中辦理。
市南法院主動尋求調解最優方案,積極突破傳統司法困局,以北京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為藍本,與阿里公司合作研發E調解云平臺,打通與北京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等法院的連接渠道,實現調解資源共建共享。2021年,市南法院通過E調解云平臺將100起知識產權案件委托給北京互聯網法院的調解員,由其借助E調解平臺開展專業化調解,目前已調成案件40余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助推企業健康發展。緊扣重要時間節點,抓住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有力契機,進一步樹牢創新發展理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夯實創新驅動發展基礎,強化知識產權成果運用,通過線上線下、“引進來、走出去”等形式開展知識產權專題普法活動30余期。結合市南法院指定“五個一”活動方案,每名員額法官每年都要開展一次“六進”活動,真正地將法律宣講到位。推出《小馬說知產》專欄,定期推送典型案例和法官評析;邀請企業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識產權審判技術咨詢專家、科技創新企業代表和專利代理機構代表參與庭審觀摩,傳遞法治正能量,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氛圍。
強化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
聚焦新類型案件審理
先行先試,努力探索審理新機制。市南法院于1996年7月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是山東省最早設立專業審判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確定的山東省有知識產權案件一審管轄權的兩個基層法院之一。目前,市南法院跨區域受理市南、市北轄區訴訟標的額在50萬元以下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商標權、著作權等案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市南法院即開始探索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其中比較典型就是處理“海爾施晶”侵犯商標權一案。承辦法官在立法不健全的情況下,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民法通則》的基本精神,大膽參照有關國際公約,認定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的“海爾施晶”商標侵權,對“海爾”這一馳名商標進行了有效保護。隨著司法實踐的不斷深入,市南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方面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提升,尤其是針對新類型案件傾注了巨大精力,主要目的就是將案件妥善處理,維護好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
與時俱進,提升審判現代化水平。隨著網絡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其中,微信公眾號很容易因使用非自有或者未經授權的圖片,造成圖片著作權侵權糾紛頻發。市南法院認為,互聯網上的部分圖片雖然沒有標明權屬,但仍可作為攝影作品受法律保護。如果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在發表的文章中未經許可使用他人圖片,就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在此,市南法院向攝影師以及圖片公司發出倡議,為了保護自身的權利,請在公開發表圖片的同時,采取一定技術手段標明圖片歸屬。如果圖片未經許可被他人使用,圖片著作權人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要求使用者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請不要隨意使用來源不明的“免費”圖片,更不要企圖通過修改圖片等小動作規避侵權。在發布作品之前,請確認對發布的內容為原創或已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委托他人管理新媒體平臺,可要求受托人出具知識產權侵權后果自擔的書面承諾,降低侵權風險。
市南法院法官馬煥君借助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
定制打造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
系統集成實現智慧審理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深入推進,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增強,市南法院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逐年攀升、新類型知識產權案件不斷涌現,給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為破解知識產權審判困境,市南法院借鑒廣州互聯網法院等先進經驗,研發打造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2021年4月19日,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正式上線,目前運行良好。
構建類型化知識圖譜,一鍵完成要素式立案。要素式審判的基礎是要素式立案,為了讓當事人和法官最快抓住本案焦點,市南法院梳理知識產權案件涉及的權屬、侵權、賠償等問題,將起訴狀和證據要點拆解為代碼數據,重新構建模式化“知識樹”,確定著作權、商標權等多種案由的起訴模板。平臺可自動整理當事人提交的起訴狀及證據材料,借助OCR識別功能將案件基本要素點全部提取出來,自動寫入法官預設的審理頁面,讓法官能夠第一時間抓住案件焦點,簡化法官審理工作流程,確保庭審更加集中高效。
創新全時空交互機制,實現互聯網異步庭審。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動交流算法,通過數據鏈接,將當事人和法官拉入到同一個對話場景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審判環節的主要流程、關鍵環節進行重設,所有訴訟參與人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各自選擇的時間登錄平臺,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訴訟的審理模式,在確保庭審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庭審效率。在一起楊某與某公司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因楊某的委托律師及被告公司均不在青島,辦案法官在征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后,向雙方當事人發起了異步審理。4月16日上午9時,楊某向平臺進行了舉證,信息自動推送到法官端,法官發出指令,舉證信息發送至某網絡科技公司。4月16日下午3時,某網絡科技公司完成質證,并將質證意見提交平臺。截至開庭前,雙方當事人在平臺上進行了多次舉證質證,確定了侵權主體、賠償金額等爭議焦點。
引入證據智能化比對,推動案件質效雙提升。平臺借助深度學習算法和區塊鏈技術,結合知識產權案件大數據智能分析,將兩張圖片/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特征相似度、整體相似度等等多種維度的計算,輸出侵權比對總體相似度,輔助法官進行侵權事實認定,破解傳統證據認定和侵權認定模糊的僵局,進一步縮短審理時限、提升審判質量,推動實現“案結事了”。例如,在常規的圖片侵權案件中,將權屬作品及侵權作品上傳智審平臺后,上傳的圖片因是原始圖片,可見該圖片的基礎信息,如拍攝時間、拍攝地點、顏色信息、圖像信息、設備信息及拍攝信息。同時該系統進行侵權比對計算,在計算結果頁上展示了侵權的總相似度、輪廓相似度、顏色相似度等。面對如此精準的比對結果,一般被告當庭認可了侵權事實,同意與原告就侵權賠償數額進行協商。電子證據比對功能不僅進一步縮短了案件審理的時間,也大幅提升了案件審理的質量,有助于推動實現“案結事了”。
創新互聯網審理模式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提出的新要求,而保護知識產權是促進企業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市南法院將始終用積極的姿態和專業的能力營造統一開放、有序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推動信息化技術與司法深度融合,為法官工作提供更多信息化支持和智能化服務,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智慧,讓當事人享受到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帶來的紅利,真正讓權利人理直氣壯,讓創新者心無旁騖,讓侵權者付出代價。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張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