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張賽)經過前期一個多月的試運行,4月19日,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正式上線。當天下午2時,市南法院《小馬說知產》欄目“網紅法官”、知識產權工作室成員馬煥君借助該平臺審理一起著作權糾紛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據悉,市南法院堅持用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用公正的司法服務發展,圍繞知識產權審理和中小企業創意保護,在金融類案線上速裁平臺運行經驗基礎上,借鑒廣州互聯網法院的先進經驗,針對知識產權案件類案專審特點,定制化打造集批量化起訴、要素式審判、電子證據比對、異步審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
在楊某與某網絡科技公司著作權糾紛一案中,楊某系一名自由職業攝影師,創作了大量獨創性極高的攝影作品,并發表于個人豆瓣平臺賬戶或微博平臺賬戶,在網絡上獲得廣泛關注。該網絡科技公司是一家互聯網信息服務公司,致力于為用戶創建一站式的家裝服務,并經營管理一些微信公眾號等服務推廣平臺。2021年,楊某發現,該公司微信公眾號中采用了其拍攝的攝影作品共計39幅。楊某通過可信時間戳予以取證,并委托律師向市南法院提起了訴訟。在訴前調解階段,市南法院通過E調解云平臺委托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知識產權案件調解員組織雙方進行了調解,但因雙方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構建類型化知識圖譜
一鍵完成要素式立案
要素式審判的基礎是要素式立案,為了讓當事人和法官最快抓住本案焦點,市南法院與信息化公司聚焦知識產權案件涉及的權屬、侵權、賠償等問題,將起訴狀和證據要點拆解為代碼數據,重新構建模式化“知識樹”,創造出涵蓋著作權、商標權等多種案由的起訴模板。案件進入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后,平臺會自動整理當事人提交的起訴狀及證據材料,借助OCR識別功能將案件基本要素點全部提取出來,自動寫入法官預設的審理頁面,讓法官能夠第一時間抓住案件焦點,簡化法官審理工作流程,確保庭審更加集中高效。
徹底打破時空限制
實現互聯網異步審理
平臺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動交流算法,通過數據鏈接,將當事人和被告拉入到同一個對話場景中,法官與原告、被告等訴訟參與人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各自選擇的時間登錄平臺,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訴訟的審理模式。該案中,楊某的委托律師及被告公司均不在青島,馬煥君在征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后,向雙方當事人發起了異步審理。4月16日上午9時,楊某向平臺進行了舉證,信息自動推送到法官端,法官發出指令,舉證信息發送至該網絡科技公司。4月16日下午3時,該網絡科技公司完成質證,并將質證意見提交平臺。截至開庭前,雙方當事人在平臺上進行了多次舉證質證,確定了侵權主體、賠償金額等爭議焦點。異步審理模式打破了時空的束縛,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審判環節的主要流程、關鍵環節進行重設,讓庭審過程的核心內容通過空余時間完成,在確保庭審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了庭審效率。
電子證據智能化比對
推動案件審理高質量發展
平臺基于深度學習算法和區塊鏈技術,結合知識產權案件大數據智能分析,將兩張圖片/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特征相似度、整體相似度等等多種維度的計算,輸出侵權比對總體相似度,輔助法官進行侵權事實認定,破解傳統證據認定和侵權認定模糊的僵局,有助于法官進一步提高證據規則運用水平。庭審中,馬煥君通過知識產權智慧審判平臺,上傳權屬作品及侵權作品,楊某上傳的圖片因為是原始圖片,可見該圖片的基礎信息,如拍攝時間、拍攝地點、顏色信息、圖像信息、設備信息及拍攝信息。同時,該系統進行侵權比對計算,在計算結果頁上展示了侵權的總相似度、輪廓相似度、顏色相似度等。面對如此精準的比對結果,被告當庭認可了侵權事實,同意與被告就侵權賠償數額進行協商。電子證據比對功能不僅進一步縮短了案件審理的時間,也大幅提升了案件審理的質量,有助于推動實現“案結事了”。
市南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新互聯網審理模式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提出的新要求,而保護知識產權是促進企業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市南法院將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知識產權案件智審平臺,推動信息化技術與司法深度融合,為法官工作提供更多信息化支持和智能化服務,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智慧,讓當事人享受到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帶來的紅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