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十四五”時期青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和舉措發布。記者在現場獲悉,到2025年,青島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劣Ⅴ類水體,美麗海灣初步展現,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恢復。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和綠色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取得有效進展。
到2035年,城鄉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成為常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
堅持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內生動力。堅持“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持續淘汰過剩產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業退出。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術產業與服務業,推動寶貴的資源環境指標向效益更好的行業企業流動。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綠色農業生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堅持協同治理,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圍繞持續降低污染物濃度、不斷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基本消除嚴重污染天氣的目標,突出協同治理,突出精準治理,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遏制臭氧污染上升趨勢。強化工業源污染管控,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持續推進移動源污染管控,開展生活消費領域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堅持以人為本,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黑臭水體和面源污染治理,基層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農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強化畜禽污染綜合防治,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監管。
水陸共治,維護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安全
堅持“三水統籌”,全面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打通地上與地下、城市與農村、岸上和水里,促進單純污染治理向“三水統籌”轉變。全面強化水污染防治,持續強化生態用水保障,強化水生態保護修復,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
堅持陸海共治,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美麗海灣”。突出海灣重點區域的保護與治理,優化調整海岸帶及近岸海域開發利用空間布局,建設“美麗海灣”。強化陸源入海污染控制,強化海洋污染防治,強化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嚴格海洋環境監管。
堅持源頭防控,保障土壤環境安全。改善土壤環境質量,防控土壤環境風險,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持續開展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全面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確保全市土壤環境安全。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全面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監管體系,提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能力。
堅持保護修復,維護山水林田海島灣生態安全。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高生態安全保障水平。構建生態保護格局,深入推進全域綠化行動,開展多層次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堅持風險防控,推進智慧現代化環保體系
堅持風險防控,筑牢環境安全底線。完善生態環境風險和應急管理體系,推進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加強應急監測預警體系以及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強化環境社會風險防范與化解。構建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強化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控。
堅持多元共治,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政策體系,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夯實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市場體系,構建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完善環境治理信用體系。
堅持智慧環保,系統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高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環境科技,全方位提升環境保護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綜合執法能力,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強環境科技支撐。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于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