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個蔬菜大棚錯落排開,棚內西芹、甘藍、白菜等蔬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而在另一側的大田里,30多名村民正進行調溝起壟、蔬菜移栽、地膜覆蓋等作業。隨著氣溫轉暖,連日來,即墨大信街道潘家屯村的蔬菜種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
“合作社將大棚建在家門口,對我們來說,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從栽種、管理和采收,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比自己種地更有保障?!闭谶M行土地覆膜的菜農姜文勝說。以前,和大多數村民一樣,姜文勝的收入主要靠家里的幾畝口糧地,由于不懂技術、沒有銷路,土地產出效益低。
潘家屯村位于即墨西北部,村里沒有一家工業企業,是典型的農業村,小農戶單打獨斗,村民增收成了難題。為擺脫現狀,帶動村莊產業發展,村莊黨支部經過商議考察,決定“筑巢引鳳”,通過改造大田,招引大型農業企業,對村內土地資源集中利用,帶領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2015年春天,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開始在大田修建機井、鋪蓋水網,不到一年時間,8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完成。便利的灌溉設施特別適合蔬菜種植,當年秋天,家庭農場農業項目就主動找上門,與村莊共同成立青島厚豐源蔬菜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場+農戶”發展模式。“農田改造前,每畝400元沒人種,如今每畝土地一年的流轉金就讓村民增收1000元。”潘家屯村黨支部書記潘友全說。
合作社成立后,成立農技推廣站,每年組織2次農技培訓,聘請高等院校農技專家,為周邊農戶提供有針對性技術指導。村民既可以在農場工作,也可以自己搞大棚種植,再將蔬菜賣給合作社。五年的時間里,在街道社區、村莊的共同支持下,農場累計流轉土地800余畝,帶動周邊村莊200余人就近就業,農場固定工人年收入超過4萬元。2020年,該農場被評為省級示范農場。
“農場采用規范化、精細化、無害化種植,供應多品種應季蔬菜,經過加工、分選、包裝、儲存后出口,產品遠銷日韓、東南亞、北美、中東等20多個國家?!比~隆盛家庭農場負責人韓振波說,有了銷售渠道,農場再與農戶簽訂合同,統一收購蔬菜、糧食。由于銷路好、價格較高,極大帶動了農戶的積極性,就連周圍村莊的種植戶也紛紛找上門。
如今,搭上合作社的“便車”,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嘗試自己種植大棚蔬菜,張遠勝便是其中之一?!耙郧胺N植大田蔬菜多是本地批發,銷路不暢,價格也上不去。現在,種植的蔬菜直接被合作社收購后出口,價格翻番,種菜的勁頭更足了。明年,我打算再蓋兩間大棚,種植白菜?!睆堖h勝說。
“今年,我們還計劃對村西側的1000畝農田進行改造,繼續發展大棚蔬菜產業,讓更多村民過上好日子?!碧崞鹣乱徊酱蛩闩擞讶f。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實習記者 劉寧 通訊員 胡寶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