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此言著實不虛:前些年還在追求天然無污染飲食、抵觸化學農藥、推崇原生態種植的大眾,不知從哪兒聽說了一個觀點,即“農家有機肥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容易細菌超標”,就開始拒絕有機肥種植。在感慨人們對于食物安全的關注度確實是高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想吐槽一句:提出這個說法的人,一定不太懂生物學和農業種植相關知識,因為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細菌不僅無處不在 而且不都是有害的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知識常識:細菌是無處不生、無處不在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細菌就像空氣一樣到處都是,想找一塊沒有細菌存活的地方或完全脫離于細菌而存在的物體,除非通過特殊技術處理,否則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細菌不僅普遍存在于自然環境中,而且分為致病細菌和非致病細菌。致病細菌是一些特殊細菌,對生物體來說,感染上了就會得細菌性病害。人畜和其它生物,都有自身的免疫系統,當免疫系統不正常、免疫能力下降的時候,無法抵抗細菌入侵機體,就會產生細菌性病害。如果說我們的免疫能力強盛,就能將細菌關在有機生物體的大門外,也不會感染上細菌性病害。與致病細菌相對應的,是非致病性細菌,也就是對人畜等生物體無害的細菌。
要想肥料發揮作用 細菌必不可少
農家肥中確實存在一定量的細菌,而且它的細菌含量與化肥是不能相比的。但是,農家有機肥和化肥的肥效,正是因為存在著各種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通過它們來分解農家有機肥的動植物殘體,即腐殖質,和化肥通過這些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來轉化成植物根系所能夠吸收、利用的營養成分。
如果沒有細菌、真菌這些微生物的存在,農家有機肥和化肥都不能通過生物作用分解轉化,變成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也就沒法真正體現它們的價值。而化學方法分解轉化肥料是有必須條件的,其中一些必要環節,就需要細菌和真菌來完成。換句話說,缺少這些微生物,所有未分解轉化的肥料將成為毫無作用的廢物。
蔬菜水果選新鮮的 食用之前洗干凈
農民種出來的蔬菜水果,無論用什么肥料,都會攜帶一定量的細菌,然而這些細菌只存在于有機物的表皮之外,才具有蔬菜水果的商品性和食用價值。換句話說,如果這些細菌已經進入到了蔬菜水果有機體的內部,用不上一兩個小時,就會肉眼可見地腐爛變質。那些在菜市場上被細菌感染、已經明顯開始腐爛的蔬菜水果,也沒有人會去買就是了。所以,我們只要保證在食用之前用清水認真、反復地將蔬菜水果沖洗干凈,細菌存在量大大降低到安全范圍內的時候,就可以安全放心食用了。
總之,農家有機肥也好,化肥也罷,在肥效分解轉化過程中,都是離不開細菌等微生物的。沒有細菌等微生物的參與,根本不可能種植出蔬菜水果,而且無論在什么土壤中,都不可能種出沒有細菌等微生物存在的蔬菜水果。細菌等微生物于農作物之間,是通過肥料而相互依賴、相互共存的關系,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只是注意在吃之前清洗干凈就可以了。
來源: 科學辟謠平臺
作者 | 付 先
審核 | 程須珍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