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2020年審判執行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2020年全省法院審判執行工作情況。據悉,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打造金融E審平臺 營造優質營商環境》入選山東法院2020年度司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這也是青島法院唯一入選的案例。
據了解,2020年,市南法院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應用,瞄準金融企業深層次司法需求,以“互聯網+速裁”思維,打造金融E審平臺,全流程加速金融案件線上審理,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注入司法新動能。自2020年5月份平臺上線以來,共受理案件9447件,占民事收案量60.2%,結案9445件,結案率達99.97%。
金融E審平臺
頂格協調促進平臺定制化
2020年,市南法院成立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對近十年金融類案件進行全面梳理,為平臺研發和人案匹配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制定金融類案件訴前調解和繁簡分流工作細則,明確金融類案件由速裁團隊優先挑選、普審團隊承接兜底的分流原則,突出金融類案件的全部剝離、集中審理。據統計,市南法院速裁中心受理金融類案件占比長期保持在95%以上。
2020年,市南法院深入走訪轄區中國銀行、海爾金融等頭部企業,定期為企業開展線上“法治體檢”和要素化法律指引,征集問題20余條,及時改進相關工作流程。同時,主動延伸司法服務,建議轄區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在新簽訂金融合同時對送達地址、電子送達方式和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等進行約定,為金融企業批量化訴訟奠定基礎。
此外,市南法院為金融企業單獨設置外網接口,搭建法院與企業的定向訴訟渠道,實現金融類案件與其他案件分道運行。根據速裁法官整理的30余條建議,對平臺一鍵立案、分案排期、集約送達、集中聯審等功能進行調整優化,確保平臺便捷實用。法院院長帶頭使用該平臺審理案件,聽取當事人司法需求,加快平臺應用和推廣。
內外貫通實現訴訟智能化
市南法院為金融企業提供案件專用后臺和訴訟信息導入接口,全部實現案件網上運行和數字化辦理。截至目前,中國銀行、海爾金融等20余家金融企業已完成端口接入,金融類案件審理周期壓縮至20天以內,拉動全院結案率增幅18%以上,平均審判周期減少13天。
同時,市南法院創建PC端和APP快速登錄入口,借助信息智能分析、要素智能篩選等功能,根據指令抓取相關起訴信息,自動生成要素式起訴書等全類型文書模板,并固定各類送達回證,減少訴訟企業往返法院、材料移交等事務90%以上。
此外,平臺可對企業上傳的起訴材料要素點進行自動化校驗,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判斷,法官在審核后進行一鍵批量立案。依托平臺庭審筆錄自動生成及確認、網上聯審等功能,法官可進行批量案件在線庭審和裁判文書智能生成,有效減少了法官和輔助人員工作量。如針對轄區某銀行大量金融借款案件,速裁法官借助該平臺一上午即完成300余件案件的庭審工作,并進行了當庭宣判,當庭宣判率達95%以上。
節點耦合推進審理高效化
一是平臺通過智能歸檔分類、自動排版等功能,按照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有關要求,同步生成規范卷宗材料,金融類案件審理只需進行立案、報結兩次回寫,即可實現案件信息導入、節點材料補充和卷宗一鍵歸檔,減少法官補錄信息、卷宗整理等事務性工作40%以上。
二是引入智能外呼功能,制作同意電子送達格式化短信,對案件當事人進行批量自動外呼和短信發送。截至目前,電話送達12191次,接通5282次,短信送達1751次,短信鏈接查看897次。推進集約送達E中心實體化運行,將訴訟文書電子版發送至目的地郵政分支機構進行落地打印、封裝及同城送達,郵寄送達時間縮短5至8天。
三是建設司法區塊鏈存證及智能合約中心,存證固證審判主要證據和裁判文書等材料,保證了信息安全和追溯防篡改。創建E調解云平臺,廣泛吸納金融業協會等6個調解組織70余人加入,建立由當事人、法官、法官助理、調解員等組成的微信群,及時解決當事人訴訟相關問題,全力推進金融類案件訴源治理、多元化解。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劉瑞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