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百年老街換新裝 中山路改造先下一城


    攝影/馬藝峰


    青島,一座有AB面的城市。

    A面是高樓林立的CBD,B面是食透人間煙火氣息的老城。

    “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島城”。中山路這條見證青島百年滄桑的老街,曾是青島的“十里洋場”,是幾代青島人念念不忘的“街里”,承載著老青島的歷史記憶,也見證著青島城市發展的商業脈絡。

    如今,隨著產業和年輕人的逐漸流失,中山路這條老街逐漸走向衰落,成為老齡化和老情懷的代名詞。

    作為西部復興發展的“第一仗”,濟南路拓寬工程正式通車。“升級版”的濟南路從原單向兩車道拓寬成雙向四車道,將成為中山路片區過境交通的南北向主通道,為中山路步行街的改造提升奠定交通基礎。而濟南路的建成通車,改善了區域交能構架,對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將發揮交通先導作用,成為撬動西部老城復興的重要支點。

    隨著我國城市大規模擴張的“高潮”過去,城市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而城市更新將是常態。推動城市更新,在新舊空間的交換中構建有活力、有溫度的現代都市,成為城市建設者探索的方向。


    百年老路煥發新生

    濟南路全長約750米,南端和北端分別可通往青島火車站、膠寧高架路、新冠高架路等。

    濟南路因膠濟鐵路而產,也與其同生,是最早規劃的道路之一。1901年,山西路口兩側最先有了建筑物。1914年,馬路南側(街道呈東北至西南45度走向)的建筑物和街區規矩整齊,路北鐵路路基一側沒有任何建筑物。1915年,道路東北端頭(大窯溝處)僅連接到滄口路止,并由此轉向滄口路。1916年,開通今大窯溝橋洞這一小段。

    作為百年老路,與濟南路相關的“大窯溝”“橋門洞子”等稱呼,存在于許多老青島人的記憶里。這里曾經是島城的土產一條街,商賈云集,客棧、書店、土產店眾多。然而,隨著城市格局的變遷調整,當年狹窄道路已無法滿足群眾日常生活出行所需。時值歷史城區復興改造之際,對濟南路改造升級,為中山路片區繁榮注入了活水。


    “窄胡同”到“寬馬路”

    2020年6月10日,伴隨6處非住宅建筑拆除工作,濟南路拓寬工程正式拉開帷幕;2020年10月,濟南路拓寬工程正式封閉施工;2021年4月2日,濟南路建成通車。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濟南路拓寬項目將沿膠濟鐵路一側房屋拆除后的邊角地,建設為50個地面車位;在路邊停車樓建設100個車位,其中地上60個、地下40個。

    在濟南路南側六街口(濟南路、泰安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肥城路相接處)小廣場,地下機械停車場正在建設中,這里將建設200個車位。該地下車庫利用計算機、傳感器、攝像頭和搬運交換設備系統存取汽車,實現高效、無人值守智慧管理。

    在這次改造中,濟南路及南端地下停車場共建設了350個車位。另外,市南區在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中,也規劃了大型的地下停車空間。這些項目建成后,能夠有效緩解中山路片區及周邊的停車難問題。

    據悉,改造前濟南路最窄處僅3米寬,而新改造的濟南路車行道寬14.5米,為雙向四車道,并按標準施劃了醒目的交通標線。同時,在主干線的西側設置了綠化帶和輔道,設置了公交車站以及部分停車泊位。濟南路由正式由“窄胡同”升級為“寬馬路”。


    攝影/馬藝峰


    復興中山路的路徑

    當下,城市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命題。對于有著百年老街中山路、土地面積僅為30.01平方千米的市南區而言,如何讓老城煥發新活力,顯得更為迫切。

     “身穿謙祥益,頭頂盛錫福,腳登新盛泰,手戴亨得利,看戲上中和,吃飯春和樓,看病宏仁堂”……這些都是老青島人的回憶,也是中山路曾經繁華、一時風光無兩的見證。

    然而,中山路的繁華只到上世紀90年代便逐漸消退。1994年,以市政府東遷為標志,青島開始拓展新的城市格局,東移、北上、西跨,這條曾經繁盛昌榮的老街,卻隨著城市格局的變遷而繁華不再。

    這些年來,青島也曾試圖復興中山路,修復劈柴院、復興老字號、引入新業態等,但始終成效甚微。

    復興中山路,如何復興?

    “復興老城區,關鍵是要植入新產業,以吸引年輕人在此消費、創業、生活。”據青島市南區委書記趙燕介紹,這也是此輪中山路片區改造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拔覀冋诩扔幸巹澋幕A上,深入學習研究先進城市經驗,打造‘老建筑+新消費’‘舊里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的新業態?!睋ぃ猩铰菲瑓^將重點支持影視配套、創意設計、高端民宿、藝術展演、沉浸體驗等業態發展。其中,黃島路片區引進藝術品展示、藝術家巡展、品牌旗艦店,打造時尚體驗街區;在寧陽路片區引進品牌民宿機構,打造民宿風情街區;北京路片區計劃引進先鋒藝術機構,打造“國潮”文化創意街區。

    作為市南區的“一號工程”,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是著眼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當前以“一廣場、兩路、三片區和N個街區里院”為主戰場。目前,作為“第一仗”的濟南路拓寬工程通車,片區內諸多里院也加快保護利用步伐,其中部分項目將在今年開門納客。青島灣廣場項目正在完善規劃,未來將建設集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廣場。

    今年也是市南區西部老城區復興發展“全面起勢”之年,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奮力突破”之年。市南區將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的標準要求,從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發展大勢中找準坐標,對中山路周邊區域的產業定位、項目定位、商業定位、建筑定位、經營定位、業態定位進行全方位主題策劃,努力實現資源要素、產業、項目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將其建設成企業家投資的熱土、年輕人創業干事的舞臺,使之成為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街區。

    根據規劃,待升級后的濟南路通車調流后,中山路將進行封閉施工。按照市南區的規劃,將把中山路打造成全國首條直通大海的國際化商業步行街。


    全國城市更新熱潮

    近年來,城市更新成為各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比如上海核心區域“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為核心的“城市更新”,受到了房地產開發商、地產基金、資管公司、聯合辦公企業等各行各業的關注;廣州越秀老城,城市更新提速。不僅是舊城改造,老城越秀舊村改造也在發力……

    舊改不僅是改環境,更是產業升級。

    《廣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島至海珠廣場片區)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提出,到2025 年,沙面街、人民街、嶺南街等擬提升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現代商貿中心、文化金融商務區、珠江景觀魅力展示帶,成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其中,串聯海珠廣場、一德路、南方大廈等沿江優質資源,著力引進高端、時尚商業品牌,鼓勵推廣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東接北京路(步行街)、西連沙面島,極具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特色的沿江高端商貿業發展走廊。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楊浦濱江見證了上海百年工業的發展歷程。濱江公共空間的西區有一座歷史近140年的老水廠——楊樹浦水廠,這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現代化水廠,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這片公共空間一步一景。江邊的“雨水花園”原來只是一片容易積水的“雨水洼地”,現在因地制宜,通過雨水循環系統打造成了一個“小而美”的城市景觀。5.5公里的楊浦濱江,從以工廠倉庫為主的生產岸線,轉型為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了生活秀帶。

    更新,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一種有機的生長。

    近兩年青島的不少動作都劍指城市更新,不難看出青島已下定決心直面這個可以“煥新”城市活力的持久性命題。無論是城市品質改善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國際時尚城建設、“雙招雙引”等,其中都有城市更新的含義和意義。但若對標深圳、廣州、上海等“先行者”,青島的城市更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