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二季度,全球芯片緊缺問題仍在沖擊主要車企。除了鈴木汽車外,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也在近日宣布將進一步削減幾個工廠的產能。
雖然主要芯片代工企業正計劃投入巨額資金擴充產能,但預計芯片短缺問題可能很難快速解決。
今年,全球車企面臨的供應鏈挑戰一個接一個,在疫情之外,美國得州的冬季風暴、日本芯片工廠著火,以及近期的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等,都進一步加劇了關鍵零部件的緊缺,這其中,當然是以芯片問題最為嚴峻。
據IHS Markit的最新估測,芯片緊缺問題可能在第一季度沖擊到全球130萬輛汽車的生產,這一規模比此前預期進一步提高了30萬輛。
該機構預計,第二季度的風險可能與第一季度一樣嚴峻,而芯片市場的供需到第四季度才會穩定下來。
韓國現代集團北美首席執行官 何塞·穆尼奧斯:芯片緊缺問題影響著所有人,我們也不例外,我們希望在接下來的四到五個月內情況會有所好轉,大概是在第三、第四季度會有所復蘇。
這些可能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預期。美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商,同時也是全球主要芯片代工企業之一的格芯則認為,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22年。該公司計劃在今年投入14億美元,并可能在明年擴大一倍投資用以擴能。
而在亞洲,作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的臺積電更是在近日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1000億美元以提高芯片產能,這是之前三年支出水平的兩倍多,同時也是紀錄最高水平。
不過,在緊缺局面之下,這些大廠的產能集中問題也引起了一定的擔憂,而是否擁有可替代性的第二芯片供應源,也成了科技領域投資者在衡量投資標的時的一大考慮因素。
美國投資咨詢公司ACME Capital聯合創始人 漢尼·納達:投資者也在問所投公司,你們的供應鏈怎么樣?我想很多人現在都在想,萬一將來有什么意外,可以從哪里獲得替代性供應。
上周,拜登公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將芯片生產納入其中,受到關注,而幾名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拜登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四個主要領域的供應鏈壓力測試,其中就包括半導體芯片。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