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 3月29日,五大信披報刊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版
“芯”病還要“新”藥醫 多部委力破芯片“卡脖子”
為解決芯片短缺、關鍵技術“卡脖子”等問題,多部門近期連續出臺政策,推出加大技術創新支持、產業鏈條補短板、優化發展環境等諸多新舉措,推進解決制約發展的“芯病”。
蔚來汽車日前表示因芯片短缺將暫停生產5天。不僅是國內汽車行業,芯片短缺等情況已成為困擾全球的一個重要問題。此次全球性的芯片問題,汽車產業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除了蔚來以外,福特、通用、本田、大眾等國際汽車企業也都因芯片短缺遭遇停產的沖擊。除此之外,包括手機制造等諸多行業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芯片問題的影響。蔚來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芯片短缺情況超出此前預估,正密切關注行業供給情況。
要聞
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 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未來五年,碳達峰目標的提出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發力點有哪些?對此,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推動碳達峰目標實現可從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等方面發力。
抱團股現企穩跡象 核心資產或迎分化
機構抱團股走勢備受投資者關注。春節以來,抱團股整體經歷了持續的大幅調整,不少基金產品凈值因此發生較大幅度的回撤,而從近期多項數據指標來看,該類股票企穩跡象有所顯露。機構普遍認為,核心資產或迎來分化,擁有業績增速支撐的核心資產才能消化其較高的估值,2021年預計盈利將成為投資主線。
區域發展建設路線圖逐漸明晰
“十四五”規劃對區域重大戰略、區域經濟布局、城市群、都市圈發展做了明確路徑安排和部署。通過發揮各地區優勢,全力挖掘和釋放其增長潛力,開拓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多途徑擴大投資和消費,將成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中國證券報
頭版
五部門聯手規范債市信用評級行業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3月28日發布《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專家表示,本次五部門聯合出手對債券市場評級行業進行整頓、規范,將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防范化解債券市場風險。
要聞
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遭“圍剿”
針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監管進一步升級。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了解到,當前多家銀行在開展消費貸、經營貸等業務時更為審慎。專家認為,在監管政策引領下,銀行信貸投放結構將持續優化。
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 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 一二級市場平衡新生態加速構建
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今年以來近80家擬上市企業終止審查,多數情況為撤回IPO申請材料。同時,IPO發行保持常態化。截至3月26日,今年以來A股IPO申請共通過108家,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但通過率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專家指出,監管部門強調保持一二級市場平衡協調發展。應在嚴把入口關前提下,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更重要的是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鼓勵和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保持市場穩定,為全面實行注冊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上海證券報
頭版
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 促進債市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債券市場評級方法體系建設,構建以違約率為核心的評級質量驗證機制,五部門28日聯合發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為提升我國信用評級的質量和競爭力,推動信用評級行業更好服務于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大局,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起草了《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要聞
近3周連續凈買入 北向資金加倉“大金融”
自春節后首個交易日至今,A股大盤總體呈震蕩走勢,但北向資金的累計凈買入額已達357.74億元。近3周,北向資金保持連續凈買入,從單周凈買入額看,北向資金的加倉規模也呈穩步上升之勢。
推動業務回歸正軌 險企重疾險轉型迫在眉睫
重疾新規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正在逐漸釋放。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多家上市險企管理層近日在公司2020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透露,今年2月新版重疾定義切換后,保險公司在新產品開發、風險控制和新產品培訓銷售上都存在一定壓力。目前,各公司正在積極尋求業務轉型路徑,努力推動業務發展回歸正軌。
證券時報
頭版
經濟復蘇支撐基本面 企業盈利驅動A股行情
隨著貨幣和財政政策回歸正?;?,A股行情也將從估值驅動轉為盈利驅動,低估值順周期、疫情受損板塊,以及中長期看好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受益板塊,均受到績優基金管理人的青睞。
要聞
信用債信披標準統一工作在銀行間市場落地
3月28日,交易商協會修訂發布了《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息披露規則(2021版)》、《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信息披露表格體系(2021版)》,明確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及存續期的披露細則要求,這標志著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統一工作在銀行間市場的正式落地。
科技股春節后走勢欠佳 34股凈利有望持續高增長
數據寶統計,市值超200億的科技股中(主要為電子、計算機、通信以及部分醫藥生物行業公司),英科醫療、愛美客、斯達半導、康泰醫學、立訊精密等較年內高點回撤40%以上。
證券日報
頭版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加快恢復 前2個月超九成行業利潤增長
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顯示,1月份至2月份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加快恢復。1月份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140.1億元,同比增長1.79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72.1%,兩年平均增長31.2%,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要聞
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工作成效,壓實資本市場證券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防范證券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市場風險,更好地保護行政許可申請人的權利。3月26日,證監會就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公開征求意見。
3家頭部券商去年凈賺368億元 28只重倉股為四季度新進
2020年,上市券商的經營業績保持增長態勢。截至目前,40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浙商證券、國海證券、國聯證券等8家公司2020年度業績報告正式出爐,凈利潤全部實現同比增長。(整理:申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