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變”字,青島面臨的時代背景、發展環境、歷史方位都不一樣,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放眼中國,“十四五”時期恰逢“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我國將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青島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階段。目前,新舊動能轉換進入關鍵期,青島市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但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不強,傳統產業比重較高,新興產業發展不快;工業化城鎮化處于提升期,青島市工業化和城鎮化仍處于中后期,深度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空間依然廣闊,制造業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城鎮化進入以建設青島都市圈、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
此次“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指標體系與以前的五年規劃有所不同。對應的是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發展格局之變。青島要考慮的,就是怎么在變中爭先、變中升級、變中發展。
“四鏈合一”打造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笆奈濉睍r期,青島將主動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全力建設創業城市和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持續高水平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未來青島將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以體制創新統籌青島藍谷和古鎮口融合區發展,打造國家海洋科學城,引領建設膠東濱??苿摯笞呃?,帶動膠東經濟圈共建區域創新體系。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為引領構建實驗室體系,推進一批大科學裝置和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并形成集群效應。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融通發展,聚焦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空天海洋、信息科學等領域,集中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也要逐步提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型企業梯隊,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梯次培育更多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到2025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萬家。
人才鏈方面,將向一切人才敞開大門,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青島菁英”人才工程。比如,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外國人居留制度,精準招引高水平創新團隊。實施“未來之星”培養工程、在青高校“蓄水池”計劃、企業家“星火”接力計劃、工程師梯隊建設計劃、“島城工匠”培育計劃等,多層次培養青年人才。完善人才生活“關鍵小事”服務機制,深化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一件事”改革,系統性優化聚才環境,建設人才薈萃的青春之島。
除此之外,鼓勵高校建設獨立法人的技術轉移轉化基地。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推行科技攻關“揭榜制”、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賦予科技創新、編制使用、職稱評定等更大自主權。擴大科研機構和高校知識產權處置自主權。
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發揮龍頭作用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是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的重要載體,是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十四五”時期,青島將抓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重大機遇,發揮中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提升綜合服務能級,協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共建膠東經濟圈,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島都市圈,引領形成“一群兩心三圈”發展格局,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
強化濟青兩大中心城市聯動,唱響濟青“雙城記”,要突出“四個共建”,即共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樞紐,引領山東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共建新時代改革開放高地,協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建設;共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打造濟青科創制造大走廊,構建以十強產業為主體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共建現代化城市群典范。
青島面向日韓、輻射沿黃,聯通歐亞大陸,是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重要門戶,具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資源稟賦。2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建設青島等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十四五”期間,青島將重點提升國際??諛屑~功能、建設“四網五向”鐵路交通網、完善“五縱五橫六連”高速公路網、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優化市政路網體系等事關城市長遠發展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青島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打造膠東經濟圈,推動與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強核聚群、抱團發展,打造膠東國際朋友圈、高效交通圈、綠色生態圈、互補產業圈、幸福生活圈,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創新中心、面向日韓的開放門戶和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推進青島、濰坊、日照和煙臺的海陽、萊陽等率先同城化發展,推進青島中心城區與海陽、日照、高密等周邊地區市域(郊)鐵路通達,規劃建設青島—濰坊臨空臨港協作區、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現代化青島都市圈。
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專精城市的綜合體,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島的戰略目標。面向2035年,青島將加快推進海洋攻勢,搶占海洋戰略制高點,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
“十四五”期間,將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字號海洋創新平臺為依托,加強海洋領域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組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發揮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作用,建設海上綜合試驗場,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
青島將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發展服務于航運貿易的專業化融資、保險、結算業務。
未來還將以產業升級、應用研究為突破,建設現代海洋產業發展高地,形成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和體系,打造國際郵輪母港,培育和引進各類海洋企業總部和功能性總部,打造國內一流的海工裝備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基地、優勢突出的海洋生物產業集群。
統籌前灣港區、董家口港區和青島藍谷等陸海資源,建設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構建深遠海協同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參與國際海洋法律、規制、行業標準制定,推動成立東亞海洋合作組織,將海洋元素更多融入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塑造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海洋文明,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示范區。
聚焦四個方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十四五”規劃《綱要》圍繞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聚焦產業地理重塑、組織方式變革、優勢領域突破、新興產業培育四個方向系統謀劃部署。
從產業地理重塑方面來看,將圍繞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促進生產要素集聚,構建三大產業組團和三大總部片區,承載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布局,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組織方式變革方面,將以發展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抓手,加快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支持卡奧斯建設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國內知名的垂直行業細分領域產業互聯網平臺,鼓勵企業全面開放產業場景,持續開放城市應用場景,促進企業、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集聚。到2025年,全市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40個以上行業領域,集聚服務全球10億用戶和1000萬家生態資源方。
優勢領域突破方面,將圍繞重點支柱產業,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高核心競爭力。聚焦高端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高端化工等五大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優勢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3000億元。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全面推進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聚焦新興產業培育,著眼長遠謀劃布局支撐未來發展的新興未來產業,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航空航天等七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線上服務、新金融服務4大領域18類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前瞻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極地深海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眼下的青島,充分利用國家戰略疊加的利好,進入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階段。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等重大平臺為青島匯聚全球要素資源、集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動能提供有力支撐;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協同提升、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為青島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協同煙濰威日共同構筑中日韓深度合作“膠東渠道”,為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持續賦能,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李剛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來源:首席匯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