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的科技趨勢是什么?
新經濟浪潮下的中國契機趨向何方?
青島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哪里?
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如何打造?
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百業全景化應用?
如何營造創新生態,以科技引領搞活一座城?
在一系列密集的問題之下,2020青島創新節于10月28日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院士專家、行業大咖、科創企業齊聚一堂,五大科創活動頭部品牌,六大青島科創特色活動版塊,60多場精彩主題活動,500多家科技創新企業,未來7天將不間斷探索未來科技新紀元。
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里的“獨角獸”。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為青島下的定義已經耳熟能詳。
創新與成長是獨角獸的鮮明特質,青島這座“青春之島,創業之城”與獨角獸的形象非常契合。
站在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賦予了創新創業這個老話題以新內涵,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
當下,青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格局,以平臺思維集聚創新資源,以生態思維整合創新創業要素。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找準產業升級路徑,為創新活動提供有效的市場環境,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和強大科技產業集群。
通過開放提升青島科技創新的能力,建設科技引領城,加快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對內與京津冀、沿黃流域、東北三省形成發展互動,對外面向東北亞、聯通日韓,打造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的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也就是說,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也是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的“雙節點”,這是青島在未來國家開放戰略中的地位,是青島在推動中國以開放促進創新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承擔的使命與責任,也是青島必須創新發展的“勢”。
青島的變化,就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
創新創業,是青島應對外部環境競爭的必然選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構建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大背景,對創新創業造成深刻影響??萍几锩彤a業變革的快速發展是其根本動力,綜合實力對比的加速演變是其本質特征,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是其必然要求。
創新節特邀嘉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以“問題比答案更重要”作主題演講,認為這是創新活動的第一要點。
創新活動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面對未來無窮無盡的可能,不會有現成的答案。唯有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提出新問題,不斷提出好問題,然后堅持不懈尋求解決方案,直到最終解決問題。
青島創新節就是對一系列問題的回答——
哪怕GDP再高,但沒有科技引領能力,青島就永遠成不了一流城市。只有科技創新活力強,才能真正搞活一座城。
讓科技創新成為青島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
在創新創業的征途上,青島的步履從不停歇,越來越快。
在“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下,青島舉辦了2020青島·全球創新創業大賽暨“千帆匯”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大賽、中國(青島)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2020年青島·全球創新創業大賽、新銳青島·2020全球高端制造創新創業大賽……越來越多的創新大賽選擇在青島舉辦,各類創新要素在青島互動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從成效上來看,近兩年,青島創辦創業實體帶動就業倍率都在4%以上。
截至去年年底,青島高新企業總數達3829家,是“十二五”末期的四倍。青島“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位,國家級孵化器達21家。青島全市投資增長21.6%,增速位居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6.8%。規上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占規上工業比重為31.8%。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6.5%,占全市投資比重30%,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1.8%,科技領域相關投資增長133.5%。今年1-9月,青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0億元,同比增長13%,民間資本投資實現了14%的逆勢增長,上半年創業密度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體現了市場對青島創新創業環境的認可。
青島是一座誕生品牌的城市,既有海爾、海信、中車四方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又匯聚了特銳德、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西門子創新中心等新能源、云計算、智能制造領域的優秀企業,還擁有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9家國字號實驗室,為創新創業儲備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創投風投對創新創業有顯著的支撐作用。風險投資的集聚是一個城市成為創新中心的鮮明特色。
尊重市場邏輯,運用資本力量。青島連續兩年舉辦創投風投大會,“青島創投風投十條”,將青島打造為世界創投風投新高地,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實現資本的集聚效應。
去年,青島私募基金管理人以14.8%的增速位列全國第一,基金機構增速達33.6%,位居全國第三。截至今年上半年,創投風投備案基金已經達到656只、增長42.6%,管理基金規模達1000億元,增長33.8%。
激發內生動力,補齊創新短板,青島創新創業的勁頭十足,不斷縮小與領先城市的差距。
從國家信息中心在開幕式發布的《2020城市創新創業生態指數研究報告》看,青島位居18個創新創業領跑型城市第10位,與過去幾年相比,青島在“政策扶持、資本助力、平臺載體”三類指標進步明顯、表現突出,反映了青島近年來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孕育了極具“養分”的創新創業生態土壤。
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當年任正非被問到華為飛速發展的秘訣是,他回答,“就憑一個紅頭文件。”這個紅頭文件就是深圳1987年出臺的《關于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由此催生了深圳第一批創新創業大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走進現實,深圳的科技活力被激活,為“創新之城”打下基礎。
深圳的成功就是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打造了全球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這為青島“學深圳,趕深圳”樹立了標桿和榜樣。
就在創新節開幕4天前,中共青島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并在開幕式上正式發布,為創新節送上大禮。
“青創十條”,加上近日出臺的《關于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青島市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獎勵實施細則(試行)》等,通過打通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打造“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構建“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政策支持體系,將青島建設成“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的“熱帶雨林”。
“如果你相信科技,那就來青島吧,這里應該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了!”會議特邀嘉賓,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在會前向世界發出邀請。
如果你想站在中國未來的風口,那就來青島吧。新時代的青島肩負著國家重大使命,是一個極具開放活力的城市,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
在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下,青島創新的使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迫。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青島依靠創新要素驅動發展,體現在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對外開放、城市治理、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青島充分涌流,匯聚成創新創業的大江大河。讓科創成為青島新的城市IP,讓青島成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桿,為青島贏得下一個十年。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除了創新,青島別無選擇。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