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制造業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由2016年的33.5%下降到2019年的27.8%。如何看待這種變化?這是否會影響“十四五”時期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目標的實現?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新生做出了回答、
王新生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是黨中央對制造業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戰略任務??陀^上講,2016年至2019年,是我省制造業占比持續下降的幾年,但也是我省制造業加快動能轉換、政策調整、蓄勢待發的幾年。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聚焦“一守六保三促”,戰疫情、促發展、保穩定、轉動能,發展態勢總體好于全國、好于預期,呈現出4個方面的關鍵性趨勢性變化,為制造強省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傳統產業質效穩步提升。近年來,我們堅持“四壓四上”的原則,以鋼鐵、地煉、電解鋁等七大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壓減過剩產能,為優質產能騰出了發展空間,謀劃建設了一批重大項目,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在此基礎上,我們緊盯機械、食品、輕工、紡織等特色優勢產業,滾動實施“萬項技改”,加快推動“萬企轉型”,不斷提高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2020年,我省制造業有效對沖疫情影響,實現逆勢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高于GDP增幅1.4個百分點,高于2019年3.8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增長2.4%,利潤增長19.6%,分別高于2019年2.5個和28.5個百分點。
二是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壯大。近年來,我們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大力培育新業態新產業,新興產業正在成為我省角逐產業發展高地的戰略力量。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醫藥等重點產業規模加快提升,發展勢頭迅猛,成為制造業發展的強勁引擎。2020年,我省“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12.4%和36.5%,分別比上年提高12.9和41.1個百分點,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0.0和16.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26.1%提高到2020年的45.1%,增長了19個百分點。
三是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深化。融合發展是工業化后期的一般規律,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變革。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加快培育發展工業設計、個性化定制、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等制造業新模式,既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推動了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需要說明的是,隨著產業分工水平的提高,制造業與服務業加快融合,催生了更多的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服務業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相關數據無論統計在制造業,還是統計在服務業,都是彼此重要的組成部分,都拓展了彼此的發展空間、提升了彼此的發展效率。
四是產業發展活力加速回升。我們始終把抓項目、穩投資作為落實“六穩”“六?!钡挠辛ψナ?,不斷加大項目謀劃推進力度,制造業投資活力持續激發。2020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7.6%,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個百分點,扭轉了2018年以來制造業投資持續下滑的局面,顯示出制造業發展環境、市場空間趨于好轉的良好勢頭。元旦前,省委、省政府印發了落實“六穩”“六?!贝龠M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批政策清單,連同之前印發的關于支持八大發展戰略的財政政策、關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堅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制造業的實招硬招,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
從這幾個方面分析,2016-2019年我省制造業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有我省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的原因,也有經濟發展周期的因素,但2020年已經呈現出趨穩態勢。我們判斷,我省制造業經過前些年的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核心競爭力有了明顯增強;隨著國內低端產能出清和市場秩序的整頓,拼成本、價格戰的市場環境也有所改變,制造業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國家和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這些都是“十四五”期間制造業加快發展的重大利好。只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切實提高政策創新力、執行力、落實力,制造業就能夠在保持比重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制造業強省建設就會取得新突破,實現預期目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