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青島傳統制造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是全市工業經濟的壓艙石和重要支撐,輕紡工業曾為青島贏得了“上青天”的美譽,“五朵金花”名揚全國、享譽世界。
近年來,我市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趨緩、增速下降,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出口訂單下降、國內銷售不暢,傳統制造業受到巨大沖擊。在中央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戰略背景下,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年來我市首個專門針對傳統制造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我市梳理甄選了紡織、紡織服裝服飾、食品制造、酒飲料精制茶制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家具制造業、文教工美體育娛樂用品制造業等7個傳統產業,制定政策,推動做強做大、提質增效?!兑庖姟返某雠_,對于全市充分認識傳統制造業對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貫徹國家戰略部署,搶抓機遇,推動傳統制造業開拓市場、完善體系、振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個轉變、五個提升
《意見》明確提出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配置相結合、全市統籌與區域特色相結合、本土培育與招商引資相結合的原則,到2022年,7個傳統行業實現“三個轉變、五個提升”。即:生產制造向智能化個性化轉變,產品供給向品牌化高端化轉變,產業生態向特色化時尚化轉變;7個傳統產業的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生產效率、集約水平均取得較大提升。
具體任務,分為推動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賦能、強化企業創新研發能力、提升企業市場營銷能力、提升產業集聚發展水平、高效配置要素資源等五個方面,并細分為15項重點任務。
為保障《意見》的實施,決定成立市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對傳統產業發展工作突出的區(市)給予一定獎勵。
聚焦7大重點行業
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絕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簡單復制擴張。《意見》聚焦我市傳統制造業中占國民經濟比重排名居前的7個重點行業,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城市發展戰略,通過培育傳統產業工業互聯網生態,支持3000家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打造一批傳統產業的AI深度應用場景,推動60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和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加快實施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改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立足產業鏈和供應鏈完善延伸,注重打造體系化發展的產業格局?!兑庖姟丰槍?個傳統產業的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和重點項目,從四個環節加強產業體系化建設。一是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公共平臺以及工業設計機構合作,創新驅動促進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產品升級換代;二是通過建設傳統特色產品街、開展網紅帶貨和網店直銷、參與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展會等,多模式營銷提高“青島制造”影響力和品牌競爭能力;三是依托產業集聚區、示范園區等產業載體,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大力引進國內外同行業中的頭部企業,龍頭帶動做強做長產業鏈;四是支持各區市圍繞本地傳統產業基礎和優勢,傾力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推動7個傳統產業向產業化縱深發展。
突出政策支持引導作用,集中發力推進傳統產業實力躍升,對我市傳統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一是用足用好技術改造綜合獎補政策,鼓勵傳統產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二是加強“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宣傳,在重大節會活動設立專柜、專欄、專區推廣,培育更多區域品牌和新興品牌,打造“青島金花”新族群。三是圍繞各區市特色傳統產業,制定扶持本地特色傳統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行業協會、展會平臺、園區平臺的服務功能,提升傳統產業的承載力和影響力。四是為充分體現推動傳統產業躍升發展的決心,市政府在應對疫情影響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仍決定每年拿出1200萬元,對傳統產業發展工作成效明顯的區市給予獎勵。
發揮地方政府和市直單位主動性,形成全市上下齊抓共促的保障體系。一是各區市對本地區傳統產業逐個行業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本地傳統產業資源優勢和發展方向,加強研究,提出發展規劃。二是各區市、市直各單位要形成合力,依托商會、駐華機構、協會等各類平臺,建立產業和部門聯動機制,實行“雙招雙引”一體推進。三是緊密結合我市優勢傳統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土地資源配置、產融對接服務、人才支持服務、企業兼并重組等方面,對傳統產業進行重點支持。四是充分發揮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的作用,形成全市上下重視傳統產業發展、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氛圍,努力推動我市傳統產業加快振興發展,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