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1月28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版
聚力穩投資 2021年新基建項目火熱開局
從近期多個部委和地方兩會部署上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選項。湖北、廣東等地正加緊謀劃一批千億級的新基建投資建設項目,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成為部署重點。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正加大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環境,推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支持市場主體加大項目融資,鼓勵和促進市場化投資成為主力。
要聞
短期流動性現趨緊跡象 股債市場波動
在月末、節前因素以及央行公開市場大規模凈回籠影響下,國內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最近略現緊勢,股債市場出現一定程度波動。專家指出,資金面趨緊態勢不會持續太久,未來央行有可能動用一些臨時性措施或者啟動更長時期的逆回購投放流動性。
碳約束下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將提速
記者獲悉,今后,中鋼協將按照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加快研究鋼鐵行業行動方案,并推動和鼓勵更多大型鋼鐵企業牽頭實施重組,形成不同區域有影響力的鋼鐵企業集團和專業化一流企業,提升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
立案調查后連遭利空 北京文化“煩惱”不斷
進入2021年,北京文化依舊麻煩不斷。曾經在爆款電影加持下持續攀升的北京文化,如今股價一路下跌,自2020年9月16日價格高點9.83元至2021年1月27日收盤價4.79元,區間跌幅達到49.74%。公司近日在發布5億元貸款逾期公告同時,疊加上鄭爽事件影響,盡管公司出品的《你好,李煥英》春節檔即將上映,但投資者仍表示擔憂。
生豬產能擴張確定 頭部企業面臨規模成本考驗
截至1月27日,國內前五大生豬養殖企業中已有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披露業績預告。此外,唐人神、羅牛山、龍大肉食等豬肉概念企業近期也披露了業績預告,全部實現凈利潤預增。
中國證券報
頭版
銀保監會:大力打擊非法金融及“無照駕駛”
中國銀保監會1月27日消息,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26日召開。會議強調,2021年要加大對非法金融及“無照駕駛”打擊力度。切實加強對互聯網平臺金融活動監管。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和保險營銷體制轉型變革。
要聞
權益投資乘風起 銀行理財為A股注“活水”
日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2020年四季度投資報告陸續出爐。對比三季度投資報告來看,部分產品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明顯提高,且通過投資混合型基金、“打新”等方式積極參與權益市場。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資金加配權益資產已成大勢。據測算,2020年銀行理財為A股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達千億元。
七天回購利率沖上3% 資金面節前料迎“及時雨”
本周以來資金面有所收緊,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并未立即恢復凈投放,反而在持續回籠資金。市場人士猜測,央行在流動性投放方面表現謹慎,與近期部分資產價格上漲過快有關。面對春節前客觀存在的流動性缺口,預計央行將適時提供必要流動性支持,無需擔憂流動性持續收緊。
上海證券報
頭版
“零容忍”嚴打違法違規 構建良性資本市場生態
以發行注冊制改革落地并分步驟向全市場推開為標志,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全面優化基礎性制度、全面重構市場生態的改革發展新征程,樹立了“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新目標,明確了“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改革方法論。
要聞
指數震蕩熱點擴散 績優小市值股又“香”了
周三,A股市場呈下探回升走勢。白酒、新能源等前期機構抱團板塊走勢分化,造成指數日內波動加大。隨著高位“抱團股”籌碼松動,部分業績優秀的小市值品種重獲資金關注,市場“二八分化”之勢暫時受到遏制。昨日雖然股指漲幅不大,但兩市有1981只個股上漲,上漲家數在本周前3個交易日中最高。
超額收益哪里找?賣方建議開辟投資新戰場
近期,此前大熱的白酒股全線回撤,是否意味著機構“抱團”松動?對此,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引發了調整,但頭部公司享有的確定性溢價大概率將延續。同時也有機構提出,隨著公募基金持倉向頭部公司不斷集中,從中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在增加。未來,有必要開辟超額收益的新戰場作為儲備,而尋求破局的方向之一就是新興行業的中型公司。
證券時報
頭版
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強調 國企改革要把握好“一個抓手、四個切口”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主持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并講話,國務委員、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勇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講話和中央有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2021年國有企業改革工作。
要聞
注冊制市場化定價成效顯著 新股估值加速分化
核準制下A股IPO所施行的23倍市盈率窗口指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股估值,致使個股發行價與價值脫鉤,引發一二級市場利益分配失衡、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注冊制實施后,新股首發市盈率更加多元,市場化定價效果顯著。
香江水暖誰先知?多只基金去年四季度加碼港股
開年以來,內地投資者加速布局港股,港股也成為公募基金重點關注的領域。事實上,去年四季度已有不少基金加大港股投資比重。在業內人士看來,2021年,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與盈利變動高度相關的港股將是確定性較大的投資方向之一。
證券日報
頭版
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2.8%
1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數據顯示,去年企業利潤逐季回升,單月連續7個月較快增長。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0.8%。生產和銷售穩定恢復,為利潤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要聞
京滬粵地方“兩會”閉幕 專家、上市公司及機構投資者表達“金融最關注
1月27日,北京、上海、廣東地方“兩會”閉幕。作為金融機構聚集的三個核心地區,其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金融舉措和發力點,劇透今年我國金融政策的部分發力點。在京滬粵三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金融藍圖中,數字貨幣成為共同發力點,另外,北京和廣東均提及發展綠色金融和數字經濟。
南向資金 爆買友邦保險眾安在線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大幅加倉港股核心資產。截至1月26日的17個交易日內,南向資金流入規模高達2208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就有超百億元資金涌入港股市場。騰訊、美團等科技股被瘋狂買入,股價也隨之出現大幅拉升,資金抱團效應進一步增強。(整理:李會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