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萊西市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進行了大膽探索,通過布局產業、創新模式、典型引領,闖出了一系列“萊西經驗”,初步建立起了脫貧長效機制,實現了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日莊鎮溝東村葡萄產業引來休閑旅游客
產業布局,助力脫貧長效機制建設
“產業園的這份工作,真是幫了俺的大忙!俺現在一個月能賺2700多元,在村里都算收入比較多的,平時走在路上都感覺很有面子,而且俺家距離產業園還不到一里地,步行幾分鐘就到了,也不耽誤回家做飯,這在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周翠娥激動地說。她是馬連莊鎮徐家草泊村村民,丈夫徐振選患有長期慢性病,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口中的產業園是馬連莊鎮2019年建成的青島扶貧產業園,總投資667萬元,占地180畝,全部種植的是抗病性強、耐儲運、效益好的“陽光玫瑰”葡萄,共有10800棵,是山東省最大單體“陽光玫瑰”葡萄設施栽培基地。
馬連莊鎮甜瓜交易市場工人們在分揀包裝甜瓜
像這樣的扶貧產業園還有很多,近年來,萊西市共投入9672萬元,規劃建設了24個扶貧產業園區。作為萊西市建立貧困群眾脫貧長效機制的重點舉措,園區在勞動力選擇上主動向貧困戶傾斜,著力增強貧困對象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著力構建產業、動力、機制可持續的脫貧發展模式,累計吸納長期就業貧困戶86人、季節性務工貧困戶超過了580人次,按照一人80-100元/天的標準給付勞動報酬,直接帶動超過60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鞏固了脫貧成效。
模式創新,助力資產管理安全規范
走進河頭店鎮肖家莊村小米加工車間,滿眼都是忙碌的場景: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谷子經過脫殼、碾米、色選、烘干等多道程序,金燦燦的小米進了精美的包裝袋,銷往全國各地。肖家莊村土壤肥沃,宜耕性好,地表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特別適合小米種植,這片土地小米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村里流傳著‘莊上無郎中,老人到百歲’的諺語,與經常吃小米有很大原因。但是村莊仍以傳統的種植模式為主,缺乏大型深耕設備,收獲需看天氣,導致小米產量低下,若遇干旱天氣可能顆粒無收,收獲季節遇到陰雨小米經常發霉變質,影響村民生活和收入。
為改變這一現狀,河頭店鎮政府規劃實施了肖家莊村小米產銷一體化產業扶貧項目,由河頭店鎮政府獨資成立的國有公司青島肖米鄉村振興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有效疊加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農業公司的產業優勢,把分散的群眾組織起來,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開發、規模經營、抱團發展。整合全村500多畝土地發展小米種植,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多元。“下一步,河頭店鎮將在推介特色農產品品牌上繼續發力,將肖家莊小米打造成地標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河頭店鎮青島肖米鄉村振興有限公司負責人仇文言說到。
萊西市夏格莊鎮山西頭村張宗林在大棚里收獲胡蘿卜
為保障扶貧資產安全長效發揮作用,萊西市探索國有平臺運營資產模式。對項目明晰“四權分置”,所有權歸鎮街政府,登記為國有資產;經營權歸鎮級國有平臺公司,負責后期維護及項目資產保全,通過統一生產、專業管理、集中銷售,提高產業扶貧效益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收益權覆蓋全鎮插花村,用于貧困戶和即時幫扶戶等困難群眾幫扶;監管權歸鎮職能部門,通過扶貧辦、財政所、經管站、農辦等部門齊抓共管,有效規避扶貧資產流失風險。
典型引領,帶動連片發展助力產業振興
“真沒想到今年葡萄價格這么高,陽光玫瑰出庫價格飆升到了60元/千克,今年的扶貧園區收入遠遠超過了預期,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用不了3年就能收回成本了”,院上鎮分管扶貧工作的黨委委員徐光宗說到。他說的扶貧園區是院上鎮2019年建設的小河子現代農業示范園扶貧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占地200畝,園區內種植的全部是“陽光玫瑰”葡萄。不少周邊農戶聽說了后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建起了“陽光玫瑰”葡萄大棚,沒事兒的時候就“組團”去園區上免費“公開課”,聽技術人員講解葡萄種植技術,結果第一年就嘗到了甜頭,紛紛表示要擴大種植規模,還要發動親戚朋友也一起發展葡萄種植,園區已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起了6000畝“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區,畝均收入達到了9萬元。
院上鎮葡萄小鎮是青島市“突破萊西攻勢”的特色鎮示范工程,是順應葡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要打造的,通過統籌產業布局與鄉村振興有關政策、項目、資金相結合,以幾個大中型產業園區為核心,輻射周邊葡萄種植區,產生以點帶面的效應,打造院上鎮以陽光玫瑰種植為核心的集約化、規?;?、產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市場化的綠色農業產業鏈,促進當地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帶動農民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萊西市扶貧辦主任常興鋒說道:“萊西市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持續發力,為貧困群眾共享美好生活貢獻萊西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程強 邢文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