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7啦,這么個歲數沒法出去打工。現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一月掙3000多塊,家里的十畝地也流轉給園區,一年流轉費用就一萬元。”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六汪鎮朱家溝村村民宋來英在村東側的農業園區邊摘著青椒,邊和記者說道。
青島西海岸新區充分匯聚社會力量,形成社會合力,培育省級扶貧龍頭企業2家,通過帶動相關村莊發展產業,提升脫貧質量。
村民正在朱家溝園區整理蔬菜 俞方平/攝
早上七八點鐘,是大場盛客隆現代農業基地最忙碌的時候,一箱箱茄子、尖椒、西紅柿等剛被摘下來的蔬菜,被搬上卡車,送往區內30多個超市。
省級龍頭企業青島盛客隆集團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超市”模式,帶動周邊鎮、村及其生產區的種植戶和貧困戶1200余戶致富增收。
“盛客隆現代農業基地先后流轉我們鎮保子埠村及周邊村莊1800畝土地,建成了高標準的綠色蔬菜基地,在保障租金收益的同時,為本地村民提供150余個長期就業崗位,村集體年均增收10%以上,農民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贝髨鲦傸h委副書記董培巖介紹。
在此基礎上,大場鎮政府還與青島盛客隆集團合作,向園區注入專項扶貧資金410萬元,建設了10個高標準大棚,鎮、村每年獲得穩定扶貧收益。目前,可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扶貧收益14.4萬元。為鎮政府帶來穩定扶貧收益9.7萬元,集中用于1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鞏固脫貧成效。
在距離保子埠村30多公里的六汪鎮朱家溝村是省級貧困村,經過對村情的考察后,2016年區供銷社投資2000萬元進行“村園一體化”建設(即:園區與村一同規劃、一體發展),幫助村莊攻堅脫貧。
“我們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了該村215畝土地,該村村支書作為園區負責人,由他安排村民到園區打工,村民變成園區的工人,獲得固定的收入。通過采取標準化、規?;N植,使貧困村與園區融為一體?!?區供銷社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王文武介紹。
目前,該園區建起了2個高標準暖棚、8個冷棚、300個種植拱棚,探索由傳統的一年兩季種植變為三茬種植的新模式。以種植土豆、大白菜為主,時令蔬菜為輔的模式進行種植,平均每天有20名左右村民在園區打工,收入在70-100元不等。
據介紹,2017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1萬元左右,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萬多元,村集體獲得上級扶貧資金投入園區建設收取固定回報及村集體土地流轉費,年增收30多萬元,實現了村莊整體脫貧的目標。
“通過實施‘村園一體化’發展,建立了強村富民的長效機制,目前該模式已在全區13個村莊推廣。今后,我們將在更大范圍推廣這一模式?!鼻鄭u西海岸新區扶貧辦副主任張輝介紹。
據了解,青島西海岸新區共有省定貧困村3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35個,截至2019年底,全區脫貧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257戶、524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穩定脫貧,貧困薄弱村已高質量摘帽。 (通訊員 張海鐸 夏乾峰 劉衍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