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小學生不認真做作業,被憤怒的母親半路 “拋棄”;江蘇一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到腦梗住院……作業自從與學習相連,似乎就成了“負擔”的代名詞,不僅讓孩子避之不及,也讓不少家長身心俱疲。不過在近日舉辦的市南區2020年度教學工作會上,教育工作者們圍繞“作業設計”展開的探討和分享證明:科學設計的作業不僅能夠減負提質,還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信心。
理念:作業如同一位“隱身”教師
在青島太平路小學,老師們對作業改革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不能拿幾個小時來批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作業”“不能讓學生寫了作業和沒寫一樣”“要設計具有不同功能的作業來支持學習”“要設計讓學生喜歡的作業體系”“要珍視作業設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價值”……
太平路小學校長劉曉娟認為,作業是教師在“隱身”狀態下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載體,是承載學習內容、體現學習方式、實施過程評價的載體,與課堂同等重要?!白屪鳂I從‘布置’走向‘設計’,我們想要強調的不僅是‘作業量的最佳值’和‘作業效益的最優化’,更想強調的是教師作為設計者的‘專業’存在?!彼f。
而在青島定陶路小學校長郭曉霞看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減輕課業負擔的主渠道在課堂,延伸點在作業。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完成的優質化以及反饋的有效性,對保障學生的學習品質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她表示,作業是教師給孩子精心準備的“智慧禮物”,它為孩子綜合運用知識、發展個人天賦提供機會,使教學的影響延展到孩子全部的生活。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青島萊蕪一路小學副校長那朋云指出,作業設計其意義不僅在于促進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影響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內驅力,讓學生在每一次作業中實現自我成長。
實踐:快慢交替、內外統整、分層遞進
從《扁鵲行醫》戲劇表演,到投壺舞劍游戲,再到漢朝豆腐宴美食……元旦當天,太平路小學的師生成功“穿越”到不同朝代。這是學校設計的“穿越節慢作業”,師生們為此準備了3個月?!翱炻惶妗薄皟韧饨y整”,太平路小學借此讓作業從單一走向多元。其中,“快作業”以任務驅動為主,旨在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和夯實基礎知識;“慢作業”是以某一具體內容為核心,精心設計的“跳一跳”能完成的作業,旨在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自主學習品質,促成高階思維和心理品質的積極建構。而“內外統整”,則是通過學科內作業統整,讓知識“鏈”動起來;通過跨學科作業統整,讓成長“聯”動起來。
在定陶路小學,作業改革的關鍵詞是“分層遞進”,基于學情科學設置作業,分為知識技能類作業(注重基礎、鞏固方法)、學習過程類作業(理清脈絡、走進生活)和思想方法運用類作業(激活思維、悅動提升)三個層次,分層遞進,個性實施。在批改反饋環節,知識技能類作業實施 “全批+精講”,學習過程類作業實施“活批+互評”,思想方法運用類作業實施“精批+展示”,讓不同發展區的孩子都得到精準指導與個性展示。
此外,還有不少學校對作業改革進行了不同探索。比如萊蕪一路小學的開放性作業、項目式作業、學科融合作業、“有聲”作業、APP小程序作業;青島金門路小學的線上線下、校內校外體育作業;青島市實驗小學基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語文“悅作業”等。
成效:“輕負高效”之路愈發清晰
作業改革的成效如何呢?據了解,通過連續三個學期的社會化評價分析,太平路小學92%的班級語數英作業時間在持續減少,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度每學期都有近10個百分點的增長,一條“輕負高效”之路愈發清晰。
郭曉霞告訴記者,實施分層作業以來,定陶路小學的學生都能及時順利完成自己的作業,并且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嘗試更高層次挑戰,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信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學校質量監測整體水平也在區域內穩步提升。
那朋云表示,飽含趣味、富有挑戰的作業設計,不僅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也讓萊蕪一路小學的老師們在不斷地思考、創新、實踐與反思中獲得專業素養的提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