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0年度山東省科技獎揭曉,李華軍再獲最高獎

    日前,省政府印發

    《關于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全省269項科技成果獲獎勵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

    繼2020年12月22日

    榮獲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之后

    又被授予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這位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聽聽這位“資深海洋人”的故事

    李華軍個人簡介

    △李華軍院士在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發言

    李華軍,男,1962年出生,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國際涉海合作研究聯盟的秘書長、教育部海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青島高級專家協會會長。

    李華軍長期從事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領域的研究與工程實踐,構建了海洋工程設計、施工與安全運行技術體系,在新型海洋結構物研發、大型海洋平臺整體浮托安裝、海洋平臺整體動力檢測與修復加固、海上絲路港口施工新技術與裝備等四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成果。支撐了100余項國內外重要工程的安全建設與運行,工程總投資超過千億元,經濟效益超過百億元,推動了海洋工程行業的科技進步。在工程咨詢方面,依托工程院提交了海上絲路聯通工程的戰略支點布局建議。從無到有,帶領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位居全球學科排名第16位。培養研究生、博士后100余人,已涌現出國家杰青2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優青、青年長江學者3人。

    積極服務青島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帶動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的重心向青島轉移,人才和項目向青島匯聚。開展了有效的產業發展咨詢工作,將國內外的優質行業資源與智力資源引到青島。研究成果已推廣應用于青島市董家口港區、奧帆基地、膠州灣濱海濕地防護與整治等20余項工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李華軍:海洋工程領域的“大?!?/strong>

    1978年,李華軍考入山東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山東工業大學,2000年并入山東大學)動力機械專業,畢業后分配到播種機廠當技術員,后考取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造船系的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分配至海軍潛艇學院,后轉入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中國海洋大學)執教;在海大歷任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工程學院院長,現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這期間,邊工作邊自學考研、主動要求調去部隊,研究潛艇……

    01

    主要成就

    ?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4部,成果被納入3部國家行業規范,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

    ?淺海導管架式海洋平臺浪致過度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及工程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大型海洋結構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及工程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注海水自動化監、檢測系統研究開發,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海洋結構動力檢測與振動控制理論研究,教育部高等學??茖W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6年,獲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02

    成果應用:

    多次解決海洋工程安全問題

    解決“中石化十大安全隱患”之一

    位于渤海南部的埕島油田是中國淺海區域投入開發的第一個年產量超過200萬噸的大油田。埕島油田中心二號平臺存在過度振動現象,卻找不到原因,這一問題被列為“中石化十大安全隱患”之一。

    2000年,李華軍研究分析檢測報告,認為前期檢測時傳感器布設的點數過少,不能涵蓋和反映整個平臺的振動狀況。為了獲得真實的數據,他帶領團隊,在風大浪高的冬天登臺檢測。

    測得數據后,李華軍和團隊成員分析、研究,構建模型試驗,最終找到了平臺過度振動的原因,并給出了科學的治理方案。原本打算拆除的平臺保住了,避免了數億元的損失。

    歷時十年,構建海洋工程安全技術體系

    李華軍帶領他的團隊,歷時10余年,構建起了海洋工程設施安全防災、減災技術體系:

    創建了三維懸浮泥沙和地形演變模型以及三維浪、流、沙耦合模式,提出了環境友好型海岸結構水動力分析與工程設計理論,研制了能有效抵抗波浪沖刷和沉降變形的新型灘淺海結構,將安全、環保、經濟有效結合,推動了近淺海油氣田的低成本、高效開發。

    近10年來,該系列創新技術在埕島油田海洋平臺、海油陸采路島工程、黃河三角洲保灘促淤等50余項工程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

    海上起重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比肩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的大規??碧介_發,海上起重能力的發展速度已不能滿足鉆井平臺建設的需要。

    針對此,李華軍率領科研團隊研發了大型海洋平臺結構整體安裝模擬與分析技術,解決了浮托安裝滑移裝船、系泊優化、就位對接等關鍵技術瓶頸,發展了海洋平臺上部組塊海上整體浮托安裝成套技術。

    2011年,該技術成功應用于埕島油田中心三號平臺的安裝作業。

    03

    教書育人:

    培養人才,發展學科建設

    在李華軍的帶動下,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工程學科建設也成績斐然。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獲批國家重點學科,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1年,以海洋工程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為研究對象的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也正式掛牌運行。

    小創早就聽說,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這在海大是炙手可熱的專業,都等不到畢業,學生們的工作就被各單位“預定”了。這么看,這竟然和李華軍也“脫不了干系”。

    截至目前,李教授培養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中,1人成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成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人成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成為山東省泰山學者……

    04

    前景展望:

    讓海洋工程走向“深遠?!?/strong>

    為了讓海洋工程走向“深遠海”,李華軍于2011年開始依托“973計劃”課題著手大型深海平臺攻關研究。2013年他的團隊與中集來福士公司合作開展了“高端系列化半潛式鉆井平臺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研究,并得到了山東省泰山學者藍色產業支撐計劃的大力支持。2014年李華軍領銜申報了“大型深海結構水動力學理論與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項目,并獲批立項,這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海洋工程領域資助的首個重大基金項目。

    來源:青島創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