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是被時代眷顧的濱海之城,它的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
在文人眼中,《煙臺的?!肥且黄⑽?,也是一首詩。散文里的煙臺,是中國沿海城市中少有的北面臨海的城市。現代詩里的煙臺,是兒童文學作家冰心的第二故鄉,煙臺的海與山、水兵與燈塔,讓冰心寫出了富有“?;憋L格的文字。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煙臺踏在了山東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戰略性轉變的關鍵節點上,正在悄然崛起。
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煙臺鉚足干勁,立誓要打造成為海洋牧場示范之城、海工裝備制造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
9月16日,煙臺港迎來以煙臺城市命名的32.5萬噸礦砂船“ORE YANTAI”輪煙臺首航
肩負重任,明確發展目標
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為此,國家領導人多次對山東提出具體要求,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
建設海洋強省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的使命擔當,而為海洋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對煙臺來說,責無旁貸。
在被劃定為“三核引領”和獲批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后,煙臺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努力爭當海洋強省發展的排頭兵。
根據《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山東要實現“2035年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目標,就要打造“龍頭引領、灣區帶動、海島協同、半島崛起、全球拓展”的海洋強省建設總體格局。
煙臺在這個戰略行動中責任重大。
山東要打造半島沿岸兩條海洋經濟帶,其中一條,是泛膠州灣黃海經濟帶,另外一條,是泛萊州灣渤海經濟帶。在第二條經濟帶上,要發揮煙臺環渤海地區優勢,以萊州灣為核心區域,
以煙臺港、渤海灣港為支撐,沿山東半島北岸形成覆蓋煙臺、濰坊、東營、濱州4市陸域與海域,面向渤海的海洋經濟帶,重點布局海洋生態漁業、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洋新能源、高端海洋化工等產業,打造環渤海南翼先進制造業中心、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合作高地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煙臺不得不加快發展速度。
全國首個智能化多功能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
挺進深藍,找準發力點
向大海覓寶,向深海挺進。
提及山東的海洋科技實力,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青島。因為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
煙臺如何打好“海洋牌”?答案是“海工+牧場”建設。
煙臺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根據公開數據,煙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占全國總數1/8,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10萬畝。
而且,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蓬萊巨濤重工、大宇造船等這些一流的海工企業,都來自煙臺。
過去一年,是煙臺海工裝備產業“騰飛”的一年,產業實現產值650億元。中集來福士繼“藍鯨1號”之后,時隔兩年升級版的“藍鯨2號”再次從煙臺建設母港開赴南海執行可燃冰開采任務,實現了海洋工程能源及動力系統優化的重大突破。中集“泰瑞號”作為發射船、海陽基地作為合練基地,助力我國首次火箭海上發射試驗成功。杰瑞集團成功推出全球最大的電驅壓裂成套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及裝備壟斷,將我國頁巖氣開采成本降低46.7%。蓬萊大金海洋重工發揮海上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優勢,成功進軍風電市場,海上風電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2020年,煙臺創新提速,啟動實施了“百箱計劃”,將建設10個深水智能網箱,在煙臺海域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
今年6月,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落戶長島。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長漁一號”搭載了5G通訊基站,利用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的特點為海洋牧場定制5G+全景海洋牧場應用,助力打造首個國家級5G海洋牧場示范區。
隨后7月,首個國家級5G海洋牧場示范區“長漁1號”海洋牧場平臺交付使。首批200余名游客登上平臺,暢游體驗“漁夫垂釣”休閑樂趣,品嘗“海洋主題”餐飲美食,欣賞“海上看煙臺”醉人美景,觀看“海上電影院”科普影片,領略“耕海牧漁”海洋文化。
新舊動能轉換三年來,按可比口徑核算,煙臺全市海洋經濟年均增長率均超過10%。
未來廣闊,尋求新突破
在海洋經濟價值與優勢的挖掘上,煙臺可謂挖空了心思。
海洋生物物種繁多,開發利用潛力大,是人類的醫藥寶庫。于是,煙臺轉身“尋藥”海洋。
新舊動能轉換以來,煙臺培育了綠葉制藥、東誠藥業、瑞康醫藥、榮昌制藥等多家生物企業領軍企業,推進重大疾病防治藥物原始創新,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生物“藥谷”。支持綠葉制藥做大做強,躋身全省醫養健康產業領軍企業。在全省率先印發《煙臺市醫養健康產業2018—2022發展規劃》等配套政策文件,扎實推進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建設,全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達到246處,醫養結合床位2.5萬張,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11月,由國家衛健委主辦的全國醫養結合工作現場會在煙臺召開,醫養結合“煙臺模式”由此在全國推廣。
“仙境海岸·鮮美煙臺”!海洋旅游,煙臺風景獨好。
2019年,煙臺全面貫徹落實經略海洋戰略,以中心城區都市休閑核、蓬萊長島生態旅游核、濱海一線文旅體驗帶“兩核一帶”為重點,深入推進旅游向海發展,海島度假、高端游艇觀光、海上垂釣、海洋運動等業態蓬勃發展,構建起“海陸空”“白+黑”全域全時的海洋旅游休閑產品體系,“向海而興”煥發出強勁活力,打造了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旅游消費總額年均增長13.6%,2019年達到1211.79億元,游客總人數8689.45萬人次。
奔著“活力海洋、和諧海洋、美麗海洋、開放海洋、幸福海洋”的奮斗目標,煙臺,這個最初搖櫓撒網的小漁村,已在海洋開發的浪潮中一點點被時代澆灌開花,經歷了由單一漁業到三產聯動、由淺海到深海的歷史性跨越,成為今日現代開放、時尚浪漫的藍色之都。(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