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百發: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

    為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明確在青島等沿海7市布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產能超過100萬噸/日。

    青島是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47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城市用水主要依靠跨流域調水。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缺水的局面,青島市充分發揮水質和科研優勢,在國內最早開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目前,青島已建成海水淡化產能22.37萬噸/日,占全國已建成規模的近1/5、占全省60%。

    把水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水是水資源的重要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增加水資源供應,可以有效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

    青島市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取得較快發展,涌現了一批在海水淡化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企業。2013年,青島市成立建設全域統籌水務體系的平臺公司——青島水務集團,負責城鎮供水、排水、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相關業務。

    目前,青島市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5套,設計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37萬噸/日,占全國已建成規模的近1/5,占全省的60%。其中,青島水務集團運營管理的百發海水淡化公司和董家口海水淡化廠設計規模均為10萬噸/日,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工程。

    “向浩瀚的海洋要水!”走進位于李滄區印江路的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隨處可見這條標語。來自膠州灣的海水,在這里源源不斷地變成淡水。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海水淡化處理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前身是中外合資企業,2013年1月投產運營。

    2014年,青島水務集團收購青島百發公司外方全部股份,該公司由青島水務集團、青島堿業和青島市海潤自來水集團共同出資經營,實現了由中外合資企業到國有企業的轉身。此后,技術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根據外文工藝流程圖,逐一梳理每一個閥門、水泵乃至細小接口等節點位置,分析研究并制定運營管控體系,掌握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近幾年,通過改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海水淡化成本大幅降低。

    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2016年建成通水,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設及自主運營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由于關鍵技術和設備實現了國產化,打破了長期以來海水淡化膜技術的國際壟斷,該項目淡化水成本僅為4.25元/噸,低于國內外同類項目30%~50%,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反滲透膜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及應用示范項目”。

    淡化水成市政供水生力軍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產的海水淡化產品水水質,優于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106項指標要求,積累了豐富的規模化應用的做法和經驗?!蓖跞侍迷谛侣劙l布會上說。

    目前,山東省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用于海島生活用水、工業園區用水及市政供水。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個主要用于市政供水的日產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也是山東省唯一一處主要用于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工程,2014年在國內海水淡化企業中率先取得衛生許可證。

    2017年,青島市在省內率先頒布《海水淡化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管理規范》,根據海水淡化工藝特點,對海水取水水質、濾后水水質、出廠水調質后水質的特征指標規定了明確限值,一些指標限值嚴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公司設計日產能為10萬噸,每天生產的淡化水相當于整個青島市用水高峰期日供水總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6月,該公司已產8500萬噸淡化水,相當于6個西湖的容量,大大緩解了青島市緊張的供水形勢。

    除了市政供水,青島百發公司生產的海水淡化水還“點對點”直供給周邊大型企業,如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中石化青島石化公司、滄海新城熱力公司等。用海水淡化水替代自來水,既可以降低企業用水成本,還可以節約緊缺的淡水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根據《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2017~2030年)》,青島市將確立海水淡化穩定水源及戰略保障地位,逐步將海水淡化水并入市政供水管網,納入全市水資源平衡供需管理,統一調配使用。到2020年,全市海水淡化產能達到50萬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對保障全市供水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

    目前,青島市年海水淡化利用量3500萬立方米。據了解,今年青島計劃實施百發海水淡化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再造一個10萬噸/日的海水淡化項目。

    抱團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

    作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不僅可以增加本地水源供給、緩解本地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背后還潛藏著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引擎,涉及離子膜、高壓泵、壓力回收裝置制造、輸水管網建設、濃鹽水綜合利用、飲用水品牌開發等多個環節。

    為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青島市規劃了以“一谷一區一帶”為支撐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體系,近期重點擴大海水淡化規模,中期重點發展海水淡化關鍵裝備研發制造,遠期重點構建科技引領的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條。

    作為青島市建設全域統籌水務體系的平臺公司,青島水務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設施運營企業,已完成海水淡化產業基本布局:與魯信集團合作成立50億元規模的海洋產業基金,以延伸海水淡化產業鏈;與天津膜天膜科技、上海聯和科海材料科技、美國馬文集團合資成立青島青水津膜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擬在中德生態園建設超/微濾膜生產基地;今年3月,專門成立了海水淡化科技公司,統籌管理青島百發和董家口兩個產能10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1個污水處理項目和1個海水淡化膜裝備制造基地……

    然而,放眼全國,在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方面,青島不乏競爭者。據報道,天津濱海新區海水淡化能力全國第一,擁有4家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企業,總設計規模31.6萬噸/日,占全國的26.3%。濱海新區將海水淡化產業作為“十四五”時期重點產業,于8月2日成立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人才)聯盟,將全國海水淡化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產品生產、工程建設及場景應用等優勢資源匯聚津門。

    8月4日,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在青島成立。50多家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配套服務企業及有關科研機構成為首批會員,將打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領域“政產學研金服用”的一體化創新平臺,推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加快發展。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青島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海洋,推動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必須把青島這個龍頭昂起來。目前,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主體的海水淡化產業集群已初見雛形。山東省《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明確全省整體創建全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區,在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沿海7市布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抱團發展之下,未來幾年,海水淡化產業在缺水的膠東半島地區或將實現規模化應用,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作為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為改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客水依賴度高的狀況,青島市在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合理開發水資源。

    青島市充分利用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的優勢,在國內最早開展海水綜合利用。目前,已建成海水直接利用裝置2套,年海水直接利用總量約14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除了作為工業冷卻水外,還用于做溶劑、還原劑、化鹽、化灰、除塵、沖渣、沖洗、水產品加工、沖廁、熱泵等方面。

    青島市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取得較快發展,涌現了一批在海水淡化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企業。

    2013年,青島市成立建設全域統籌水務體系的平臺公司——青島水務集團,負責城鎮供水、排水、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相關業務。

    目前,青島市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5套,設計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37萬噸/日,占全國已建成規模的近1/5,占全省的60%。其中,青島水務集團運營管理的百發海水淡化公司和董家口海水淡化廠設計規模均為10萬噸/日。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公司設計日產能為10萬噸,每天生產的淡水相當于整個青島市用水高峰時日供水總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6月,該公司已產8500萬噸淡化水,相當于6個西湖的容量,極大緩解了青島市緊張的供水形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