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必須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全面貫徹。
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蔽覀兩钊胴瀼芈鋵嵙暯娇倳浿匾甘疽?,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的開放發展大勢,找準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我們認為,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青島在其中都有著獨特的樞紐位置。
從國內大循環看,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有著較強的經濟、科技、產業實力,又是“北方第三城”、黃河流域的經濟出海口,是推動黃河流域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重要平臺,擁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對促進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循環、聯通有著獨特的樞紐作用。
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看,青島是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省委要求青島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重要的就是發揮青島對外開放的引領作用。
可以說,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的“雙節點”。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將堅持以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切實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充分發揮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獨特價值,加強謀劃設計,找準基本路徑,轉換路數打法,用市場的邏輯謀事、資本的力量干事,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緊迫感推動工作落實,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深化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p>
在全國開放大局中,青島開放的比較優勢就是對外面向“一帶一路”、面向日韓,對內引領山東、引領黃河流域,特別是隨著RCEP簽署,青島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機遇。
面向“十四五”,青島必須用足用好這些優勢與機遇,在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國際客廳等開放平臺建設中,開展更多差異化探索、首創性改革,爭取更多制度創新試點。在開放發展過程中,堅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來審視和謀劃自身定位,始終保持引領膠東經濟圈和沿黃九省區發展的場景思維和擔當意識,著力打造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出青島應有價值。
更大力度拓展內需空間
五中全會指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p>
青島要更好發揮在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中的“雙節點”價值、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深入拓展自身的投資空間,通過較高速度、較長時間的高質量投資增長,為區域發展賦能。
面向“十四五”,青島要緊盯國家政策動向,加強前瞻性研究,聚焦新產業、新基建等重點領域,超前謀劃一批事關中長期發展的重點項目和“十四五”儲備項目。結合打好城市品質改善提升、突破平度萊西、鄉村振興等攻勢,加快研究推進一批綜合立體交通、新基建、新能源和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農村、市政工程、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民生保障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切實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
乘勢而上發展工業互聯網
五中全會指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p>
面對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的加快形成,青島鮮明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十四五”時期,青島將瞄準工業互聯網集中發力,進一步整合、發揮在產業基礎、創投風投資本、應用場景、卡奧斯平臺等方面的優勢,培育形成較為完備的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在參與全球工業互聯網競爭與合作中占據主動。支持卡奧斯加強與頭部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搶占市場、做大規模,保持引領優勢,提升服務能力。堅持以工業互聯網為引領,結合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海洋等重點產業,開放各種類型的應用場景,不斷孵化、催生、集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青島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競爭水平。
加快建設創業城市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位置。創新和創業相輔相成,創新是創業的手段和基礎,而創業則是創新的載體和動力。
青島明確提出建設創業城市,目的就是通過創業城市這個主題,以市場化的機制和手段,把城市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來。在基金和創業團隊提出政策初稿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青創十條”,構建覆蓋“政、產、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的政策支持體系。
面向“十四五”,青島將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面向各類創新創業主體開放城市場景、產業場景、應用場景,做大做強政府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天使母基金、青創投直投基金,推行市場化的人才引育用評機制,培養技術經紀人隊伍,舉辦創業大賽,把創新創業所有必需的元素、要件都鏈接到一起,成全各類創業主體創意創新創造的夢想。
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具有更大的產業輻射力、更廣闊的空間覆蓋性和更強大的整合配置資源能力。青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就是要發揮對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服務作用。
當前,青島正在積極對接上海、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打造優質高端資源北上的重要基地,得到了上海、香港現代服務業企業的響應和支持。
面向“十四五”,青島將深度對接上海、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科創等現代服務業資源,推進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借鑒北京在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創意、商務服務領域的服務貿易發展經驗,深化服務貿易創新,建設北方服務業基地和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
推動城市更加方便溫馨
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對一座城市而言,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就是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居住條件,提供更優美的環境、更多樣的文化,讓廣大市民、企業家、投資人都能夠感到方便溫馨。這既是一個民生問題,也是一個營商環境問題,還是一個社會治理問題。
青島將持續深入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堅持問題導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從優化產業結構入手,著力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我們將加快鍛造一支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三化一型”素質和能力強的干部隊伍,以嚴實作風狠抓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青島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王清憲,系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本文刊載于大眾日報2020年12月8日第13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