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未來某個時段回顧現在,10月24日召開的中共青島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無疑是青島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標志點。
會上,審議通過了兩個對青島接下來發展至關重要的文件——《關于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這兩份《意見》,堪稱青島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城市發展“總戰略”,必將對青島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青島這艘大船要盯住哪顆星、駛向哪里去,已經以最清晰、最明確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創業城市。
青島的發展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進入了一片嶄新的空間,大有可為也理應大有作為。正如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大會上發出的號召:
“新的發展格局,需要拿出新的務實舉措,鍛造新的素質和能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創新路數、改變打法,翻開青島開放創新改革的新篇章,邁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豪邁的新步伐!”
01
為什么是開放?為什么是創業?
在疫情下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時代潮流提出了新命題、國家戰略提出了新需求、城市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
在王清憲看來,青島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這個勢,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島謀定的開放發展大勢。
作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城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節點”雙定位城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所在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和港口門戶城市,青島在國家開放發展的不同階段,承擔且完成了不同的使命任務,如今中國的開放發展又到了一個新階段。
目前,世界秩序在劇烈而深刻變動,全球化遇到逆流,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重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走到了一個新的重要時刻。
青島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北方第三城”、黃河流域的經濟出???,青島還是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這種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給青島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增值空間。
正是看到了開放發展大勢在新時代帶給青島的巨大機遇,王清憲才會倍感“急迫”:“我們要乘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的開放發展大勢,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緊迫感推動開放、創新、改革,讓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的理念注入城市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模式?!?/p>
建設創業城市,正是青島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水平開放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支撐。創業城市是一個具有完備創新創業生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各類創業主體都能夠實現創業夢想的城市。
“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讓各類要素資源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快速循環流通,也就是讓人、財、物在國內和國際間更自由、更便捷地往來循環。而青島提出建設創業城市,就是通過創業這個主題,把城市發展所需的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來,面向更大的市場空間優化配置資源,推動實現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02
開放創新改革新局面,動力壓力同在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青島站在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擔當起國家戰略的重任,不是歷史偶然。
正如王清憲所說:“青島是城市中的‘獨角獸’,是說青島不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是有雄厚基礎、有優越條件,極富成長性和引領性的城市‘獨角獸’?!?/p>
41個工業門類中擁有39個大類,疊加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信心、決心和契機,為“四新”經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沿黃流域“出海大通道”的打造,北方地區首條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的開通,青島邁入“雙港口口岸”城市之列,這是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的底氣;而且青島擁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對促進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循環、聯通有著獨特的樞紐作用,而青島獨特的樞紐作用,正得到市場的認可:
目前,北汽整車制造總部基地、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中國中鐵晉魯豫區域總部、大唐網絡青島機器人總部基地、竹云科技北方區總部、科大訊飛山東總部等一批引領性項目已在青島先后落地。
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考驗的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底蘊,還有一座城市的沖勁與活力。
在王清憲看來,青島天生就具有創業城市的特質——年輕、有活力、有沖勁、不怕失敗,沒有包袱,就像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青島“年輕”的特質,也正吸引著創意創造的年輕力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將青島作為實現夢想的地方。今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了《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青島入圍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值得注意的是,青島還成為18-35歲年輕人心目中的五個美好生活城市之一。
而且,青島的頂格戰法,以及營造的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正匯聚起市場主體對青島新一輪城市競爭的信心。1-8月份,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其中,民間投資增速加快,增長18.0%,比1-7月份提升6.2個百分點。市場和資本投資青島的熱忱,是對青島“創業城市的特質”最好的肯定。
但同時也要看到的是,青島已經“退無可退”:在城市競爭上,成都、南京、寧波、無錫等正在加速搶跑;在產業發展上,青島已經錯過信息化、消費互聯網重塑城市格局的浪潮。因此,青島建設創業城市,就是要直面當前城市發展的激烈競爭,直面“退無可退”的現實壓力,進一步強化進取意識、奮斗意識,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緊迫感,重拾信心、鼓蕩激情,二次創業、再次出發。
03
落實路徑:用市場機制激發青島活力
王清憲不止一次“科普”過,市場機制是通過供求、價格、交換等市場的內在機理來實現的?!蛾P于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中,一條條細則指向的,正是市場機制中的每一個環節。
例如招引國際人才上,青島完全在圍繞著市場規律尋找突破口:
突出13個產業編制全球人才招引目錄,從市場需求中確定人才招引方向,按需供給,也確保人才來青的發展空間;
建立海外高端人才外匯服務信息共享機制;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服務綠卡”,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便利服務。這是從人才“客戶需求”角度,制定人才招引條件。
再比如科研成果轉化,這一直是青島的短板之一。本次青島的新打法,就是瞄準了科研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精準出擊:
在源頭方面,青島提出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工作機制,打破唯論文的舒適圈;同時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對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在產業鏈中游,青島提出了培養職業化技術經理人,還鼓勵事業單位自主設置流動崗位,引進建設技術經理人隊伍。同時借助青島領先半個身位的工業互聯網優勢,鼓勵研發機構和人員登錄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眾包眾籌眾創,促進資源互動耦合。
在下游的企業端,則明確提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改造等享受技術改造補貼,根據不同條件給予不同獎勵。
從上到下,青島的政策覆蓋了全鏈條。
對于如何用創業城市打通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各類資源要素,青島也有完善規劃:
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雙招雙引”,推動行業融合創新、全景化應用。
用資本的力量助推創新創業,暢通基金與產業鏈、創新創業群體對接渠道,為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提供強大的資本支撐。
用市場的邏輯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引育用評機制,培育適宜人才成長的創新創業氛圍。
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提高投資貿易的便利化、法治化水平,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涵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城市文化。
青島是一座青春之島,具備有活力、有沖勁、不怕失敗的年輕城市心態;青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工業門類齊全的基礎,疊加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信心、決心和契機,給“四新”經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青島還是城市中的“獨角獸”,不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是有著雄厚基礎、優越條件,極富成長性和引領性的城市“獨角獸”。
新的發展格局,新的務實舉措,翻開新篇章的青島必將闖出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