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
經濟參考報
頭條
金融防風險加速織密制度安全網
金融監管正全面加速夯實制度基礎,織密安全網。12月1日,內蒙古首部地方性金融監管法規《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除此之外,近來,北京、江西、廈門等多地金融監管立法也加速推進,填補了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和處置的制度空白。而在全國性法律法規層面,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最近均完成了公開征求意見,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措施。
要聞
制造業PMI連續9個月擴張 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明顯上升,且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制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
估值修復疊加業績拐點 大金融板塊中長期走強邏輯浮現
11月30日,大金融板塊在全線沖高后回落,此前的數個交易日內,大金融板塊多次出現“爆發性”行情,工商銀行、中國太保等股價出現大幅上漲。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銀行、保險業業績均有望迎來拐點,證券行業業績則將進一步受益于資本市場制度優化紅利。此外,整體板塊估值仍處于較低水準。雙重驅動下,大金融板塊或迎來中長期行情。
禁令發布后,“洋垃圾們”怎么樣了?
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就限制和禁止固體廢物進口出臺了多套行動方案,各地在執行過程中效果顯著。數據顯示,國內絕大部分地區的固廢進口總量大幅下降,部分地區列入禁止進口固廢名錄的“洋垃圾”幾乎禁絕。
中國證券報
頭條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發表署名文章 “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明確
易會滿在這篇文章中全面闡述了“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六大重點任務,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點擊閱讀全文)
要聞
全面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如箭在弦 專家建議借鑒推廣前期退市改革經驗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公開表示,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對于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群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僵尸”,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對此,多位專家表示,證監系統多次透露,已做好全面注冊制準備,而把好“入口關”的同時,需暢通“出口關”。構建與注冊制相匹配的退市制度成為當務之急,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吸收借鑒創業板、科創板的改革經驗,并盡快推廣至全市場。記者近日獲悉,滬深交易所正按照中央深改委、國務院和證監會的部署,緊鑼密鼓修訂退市細則,加速推進配套制度落地。
PMI“九連榮” 經濟復蘇動力增強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
公募基金刷新三項紀錄 規模邁入18萬億時代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8.31萬億元,較9月底的17.8萬億元增長了0.51萬億元,增幅為2.87%,這也是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大關。
上海證券報
頭條
易會滿撰文闡述“十四五”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撰文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要聞
11月制造業非制造業PMI均創新高 經濟恢復態勢進一步明確
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PMI雙雙攀升,分別創下逾3年和逾8年新高,表明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經濟增長動能增強,四季度經濟有望加快復蘇。
深圳官方發聲 樓市“打新熱”要涼?
11月28日,新華社發布時評文章,提出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深圳市住建局昨日發布消息回應“代持炒房”:正在研究綜合調控政策。
創十年新高!A股前11個月IPO募資超4200億元
2020年還剩一個月,A股的IPO募資金額已經超過4200億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剛剛過去的11月份,全月共有21家公司IPO(按上市日統計,下同),首發募集資金達287億元。在IPO募資提速的同時,新股上市后的市場表現也十分搶眼。11月多數注冊制新股首日漲幅超過200%,創造了良好的賺錢效應。
證券時報
頭條
易會滿: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 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易會滿表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進一步健全退市制度,暢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加快構建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要聞
易綱:貨幣政策以幣值穩定為首要目標
易綱從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重要意義、內涵、重大舉措進行了詳細闡釋。他表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應對國際中央銀行制度演變挑戰的必然要求。
郭樹清:房地產是現階段金融風險最大“灰犀牛”
郭樹清指出,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上世紀以來,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托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梢哉f,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證券日報
頭條
證監會明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六大任務
易會滿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
要聞
央行月末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 疊加逆回購凈投放呵護流動性
自去年8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以來,在每月LPR報價前的月中時點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幾乎已成為央行的“新常態”。不過,11月30日央行卻少見的在沒有MLF到期的情況下開展了MLF操作。當日,央行發布公告開展了2000億元的MLF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95%不變。
外匯局堅持常態化發放QDII額度 進一步傳遞高水平開放信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日前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將根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和中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外匯管理改革開放舉措,服務新發展格局。
險資持續加大權益投資力度 股票與基金持有余額已超2.7萬億元
銀保監會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險資對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兩項投資余額合計27469億元,較年初的24365億元增加3104億元,彰顯險資在持續加大對A股等權益市場的投資力度。(整理:魏薇)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