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交出亮眼成績單,制度建設顯成效

    工業產業集聚區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平臺,對優化產業布局、拓寬發展空間、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入貫徹落實市政府《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青政字〔2019〕9號)(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明確的創建標準,經區市申報、專家評審,選出首批14個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包含10個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3個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和1個都市產業園)納入全市發展戰略。

    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從營業收入的維度看,10個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的379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09.1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23.5%,同比增長12.4%,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增速快8.4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增速提升7.3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制造應用示范產業集聚區和即墨汽車制造產業集聚區同比分別大幅增長67.7%和53.6%。

    從利潤總額的維度看,10個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利潤100.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26.7%,同比增長31.7%,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增速快13.3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增速提升23.4個百分點,智能制造應用示范產業集聚區、高新區先進制造業(機器人和生物醫藥)集聚區、即墨汽車制造產業集聚區利潤都實現了翻番以上增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個產業集聚區都是我市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的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

    全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的亮眼表現,為全市工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載體支撐作用,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肇暙I了重要力量。在新冠疫情沖擊巨大、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復雜的大形勢下,這份“成績單”的取得實屬不易。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入調查研究,找準主要矛盾,分析根本原因,創新解決方案的展現;是“創意、創新、創造”的工作方法和 “能干、會干、實干”的工作作風的體現;是勇挑重擔、敢啃硬骨頭,奮力趟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的結果;是抓住制度建設的“牛鼻子”,搭建完善、科學工作推進體系的牽引帶動。

    從“缺少規范”到“標準引領”

    過去,我市工業產業集聚區發展方式相對粗放,存在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缺乏、發展規劃指導性不足、硬件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發展水平可以說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缺乏標準、缺少規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落實新發展理念,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開創性地制定了《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建設與管理通用指南》(簡稱《建設管理指南》),是國內首個系統、完整的集聚區建設管理服務指南。

    《建設管理指南》圍繞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管理與服務,從10個部分、45個方面制訂了詳細的標準,突出三個基本原則。一是“規劃引領”,強調規劃在發展戰略、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產業集聚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健康發展,把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產業發展高地”。二是“服務轉型”,以完善的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加速成長,把產業集聚區打造成“創業發展福地”。三是“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引導產業集聚區圍繞管理、服務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把產業集聚區打造成“創新發展寶地”?!督ㄔO管理指南》作為我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建設與管理的參照標準,可以說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可操作性強,引導產業集聚區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道路。

    從“霧里看花”到“清清楚楚”

    深入了解真實發展水平,才能清楚看到發展差距、找到補差措施。為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編制了《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發展報告制度》(簡稱《發展報告制度》),適時掌握各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水平和變化趨勢。

    《發展報告制度》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數據精準,將營業收入等有關數據與市統計局的統計監測制度有效銜接,保證數據準確性、權威性。二是維度全面,圍繞招商引資,了解簽約項目數、計劃投資額、落地項目數等;圍繞新建、技改等項目建設,掌握建設內容、建設進度、投資金額、擬竣工時間及達產后預計產值等。三是統籌兼顧,把產業集聚區軟硬件建設作為重要報告內容,全面掌握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基礎和潛力。

    《發展報告制度》是對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進行全方位顯示的“X光機”,產業發展有哪些短板、硬件建設有什么不足、管理和服務存在什么問題,都有清晰、客觀、全面地顯示,成為幫助產業集聚區找出差距、激發動力的有效工具。

    從“缺乏引導”到“激勵鞭策”

    我市自工業產業集聚區規劃布局以來,尚未開展過考核評價工作,缺乏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導向機制。因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針對工業產業集聚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和都市產業園各自產業特點,制定了《青島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青島市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和都市工業園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簡稱《考核評價辦法》),主要圍繞兩個重心,圍繞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強化增長率等考核,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圍繞產業集聚區軟硬件建設,“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夯實發展基礎。

    《考核評價辦法》重點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導向性強”,圍繞《三年行動計劃》所提出的目標,設置相應的考核項,進一步引導產業集聚區明確工作方向和建設目標。二是“統籌性好”,將近期發展水平和遠期發展潛力統籌考慮,既注重產業發展各項指標的,又強化軟硬件建設考核。三是“標準高”。通過提高考核標準來促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建設。如,提高招商引資考核項“難度”,以項目實際落地為標準,破解“簽約項目多、落地項目少”的頑疾。圍繞核心發展指標,參考國內領先水平設置嚴格的否決條件,要求主導產業集聚度60%以下和畝均稅收低于20萬元/年的產業集聚區不能被評為五星級,主動“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

    《考核評價辦法》是產業集聚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標尺,進一步引導和推動產業集聚區集約發展、綠色發展、高效發展。

    從“厚積薄發”到“中流砥柱”

    《建設管理指南》《發展報告制度》《考核評價辦法》這一系列文件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緊密結合,構建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工作推進體系。

    前三季度的亮眼表現表明,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正在這套體系的“助力”下,發展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轉型升級的步伐越來越快,高質量發展的后勁越來越足,正在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助推器”,放大產業集聚效應的“催化劑”。

    “雖然距離《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還有差距,距離國內領先水平還有不足,但是我們已經找到了正確的工作方向,我們堅信,‘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同志說。下一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以這套工作推進體系為抓手,堅持“定向集聚、錯位發展,聚焦主業、集群發展,高效集約,綠色發展”的原則,打造更高質量的載體平臺,為項目落地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加速集聚,營造“1+1>2”的協同效應,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把市級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記者 宋鑫陶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