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興產業需求端提振有色 產業鏈龍頭有望長期受益

    2020年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打亂了大宗商品價格和全球股市原有的節奏。在全球流動性風險緩解之后,有色指數一度表現較為平淡,直到7月才迎來第一次爆發。但隨后經過近三個月的調整,終于在11月迎來新一輪爆發,有色指數11月漲幅近20%。在新一年的有色行業策略展望中,機構人士指出,面對5G、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勢復蘇和廣闊成長空間,產業鏈相關龍頭公司有望長期受益,當前的高估值有望快速消化?! ?/p>

    工業金屬中,國信證券指出,當前主要經濟體均處于復蘇時期,10月美國ISM制造業指數為59.3,歐元區Markit制造業PMI為54.8,均已連續四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且環比9月數據有較大上升,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連續八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且新訂單分項指數持續向好,說明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具有較強的復蘇動力,中短期內將繼續拉動銅消費。在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及經濟復蘇的背景下,該機構對銅價保持樂觀態度?! ?/p>

    銅在傳統電力、建筑、交通領域保持穩健的同時,也不乏新消費增長點。國信證券認為,銅在涉及電力的新興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新能源汽車、光伏、大數據中心等。此前國際銅業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燃油車、混動車、插電混動車、純電車的單車用銅量分別為23kg、39kg、60kg、83kg。按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20%。從國信證券基于一系列假設形成的測算數據來看,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用銅量相比傳統行業偏小,但增速較快,隨著基數增加,未來幾年可能成為拉動銅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 ?/p>

    圍繞5G和新能源車等領域持續受益的還有鋰。由于終端需求的火爆,市場人士預計未來鋰的原料供應將持續緊張。西南證券測算,2019年至2022年鋰下游需求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6.6%,2020年至2022年鋰下游需求的年均增量在6萬噸左右?! ?/p>

    基于5G換機潮的到來,消費鋰電的增速在2021年、2022年將高于往年。而新能源汽車領域,華泰證券指出,當前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確立,動力電池需求快增提振鈷鋰需求。國信證券認為,全球汽車電動化仍是未來鋰消費核心驅動力。具體來看,鋰鹽下游應用領域廣泛。2019年,中國市場電池材料用鋰鹽的消耗量占總鋰鹽消耗量的79%,其次是醫藥和潤滑脂等領域。電池材料用鋰鹽按照使用領域可進一步分為動力電池用鋰鹽、3C用鋰鹽和儲能用鋰鹽,其中,動力電池領域占比達58%,消耗量約占總需求量的46%,未來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進一步發展,占比會逐步提高?! ?/p>

    “鈷鋰之后看永磁?!蔽髂献C券在針對2021年有色行業的展望中指出,作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核心材料,稀土永磁將成為下一個現象級的成長風口。永磁行業目前正處于需求觸底反轉的關鍵時期,2020年6至9月我國共生產新能源車44.87萬臺,同比增速41.49%,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回升,未來將維持高增速,對于永磁材料的需求持續提升。這一階段可以類比2015年至2017年的鈷鋰行情。特殊之處在于,全球永磁行業的競爭格局和我國的資源優勢更為明顯。在周期反轉過程中,龍頭公司將率先突破,享受行業反轉的超額紅利,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綜合考慮,2020年是永磁行業的拐點年,2021年具備賽道優勢的龍頭公司業績將逐步得到驗證。(完)

    來源:新華社

    記者:韋夏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