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山東蝶變】“五大振興”搭穩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中新網山東新聞11月11日電(孫婷婷)農業綜合實力在提升,農村整體面貌在改觀,農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民眾精神狀態在提振……自2018年以來,山東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緊扣“五大振興”,奮力在更高標準、更高層次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下,山東農村正在發生積極深刻的變化,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以農業產業化“升級版”為“骨”
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產業興旺一向被認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對于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的山東來說,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賦予農業產業化新的時代內涵,助推山東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根據《山東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計劃》,該省將大力培植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鏈物流中心,重點支持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及果蔬鮮切、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環節。到2025年,打造省級農產品加工強縣50個、示范企業600家,培育國家級、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40家。
山東是中國糧食生產、流通、加工和轉化大省。當前,該省麥收工作已全面展開。圖為自動駕駛的聯合收割機作業場景。(資料圖) 沙見浩 攝
以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融合發展模式,已逐漸成為山東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智慧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群片區、精品旅游小鎮、鄉村旅游示范園區涌現。據悉,2019年山東省鄉村旅游接待5.4億人次、實現消費2709.9億元,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94.6億元、增長38.6%。
以文化鑄“魂”
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山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29個、數量居全國首位。深化文明村鎮創建,181個村鎮入選全國文明村鎮,2019年全省文明達標村覆蓋率達到83.77%。全省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到99.6%,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磊認為,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該省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倡導樹文明新風,全省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6個、實踐所1749個、實踐站4.7萬余個;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省設立鄉村儒學講堂2.2萬個;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發展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打造了一批鄉村旅游精品景區;持續開展免費送戲活動,行政村覆蓋率達97.8%;連續開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僅2018-2019惠民季,全省開展各類活動5.3萬余場次,惠及群眾近1700萬人次。
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村民在舊城鎮實施的灘區改造工程項目打工,建設自己未來的新房?!铒w 攝
王磊稱,近年來,山東將具有重要價值的古遺址、古民居納入文物保護范圍,加強傳統村落保護,2018年以來僅省級以上就投入資金2.7億元,保護項目215個;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動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活化利用,全省已建成鄉村記憶博物館210多個。除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文旅部門還實施“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讓“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全省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71個,帶動23萬人就業。
以組織振興為“火車頭”
94.4%鄉村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山東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其中選派6654名干部、組成638個鄉村振興服務隊,服務3310個村(社區)。累計選派5萬余名第一書記,幫助農村抓黨建、促發展。在當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凸顯。
據山東省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于富華介紹,該省全面開展了村黨組織評星定級,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集中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全面摸排、綜合施治,目前94.4%鄉村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今年年底前可全部完成整頓;通過設立黨建聯合體等方式,推動以黨組織融合引領鄉村產業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在做好選派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駐村幫扶的基礎上,今年3月開始,部署開展萬名干部“四進”攻堅行動,讓優秀干部沉到農村一線。
在繼續加大從退役軍人、機關干部、回鄉創業人員等群體中選配村黨組織書記的同時,山東開展了農村在外優秀人才回引活動,今年對接有回鄉意愿人員1800多名,已成功引進370多人回村任職或創業,實施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基本消除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薄弱村,10萬元以上村達到30%以上。
以人才為“尖兵”
為鄉村精準招引“金鳳凰”
山東出臺《山東省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2019年,培訓高素質農民3.5萬人,為137萬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人才返鄉創業勢頭良好,2019年全省發放鄉村人才創業貸款近25億元。
圖為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劇照。青島市歌舞劇院供圖
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梅建華介紹說,該省加大鄉村人才引進力度,為鄉村精準招引“金鳳凰”。加快構建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長效引進機制,激勵各類人才流向鄉村、扎根基層、建功立業。此外,該省緊扣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堅持人才培育重心下移,培訓農民、創業人才、鄉村青年人才,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鄉村人才隊伍。
以生態宜居為“支撐點”
改造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山東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該省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已完成1075萬戶;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全省85%的鄉鎮(街道)城鄉環衛一體化實行市場化運作,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75%左右,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累計占比達23.96%;推進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已完成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53萬公里。
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村民在舊城鎮實施的灘區改造工程項目打工,建設自己未來的新房。 楊飛 攝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介紹說,近幾年,該省深入推進“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4%,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7個、省級森林城市15個,省級森林鄉鎮、森林村居分別達到158個和1530個,鄉村綠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
文明鄉風樹起來了、村容村貌美起來了、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藍圖,正在山東的沃野鄉間一步步變為現實。“五大振興”在齊魯大地開出了靚麗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