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市即墨區優化農村秸桿、畜禽糞便、旱改廁人糞尿等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的利用途徑,合理解決秸稈焚燒、畜禽糞便排放、沼渣沼液填埋以及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結酸化等農業污染問題,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共享的可復制、可示范、可推廣運行模式。把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與土壤地力恢復、提升,減肥與農產品質量提升有機結合。
即墨區移風店鎮對有機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采用這種點“廢”成“肥”方式將一家一戶難以處理并成為污染農村環境公害的尾菜、秸稈、畜禽糞便、人糞尿等,統一規劃、集中處理,變廢為寶,將這些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轉變為合格的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就近返還農田,既解決了農村廢棄物,又提高了土壤地力。
“我們移風店是種植、養殖的大鎮,每年大約能產生8到10萬噸尾菜、9萬畝小麥玉米秸稈,并且每天還有200方的畜禽糞便需要去處理,每年處理這些廢棄物的費用就高達50余萬元,如今不僅很好的解決了我們的問題,還走出了一條具有即墨特色的發展之路。”移風店鎮七級社區農業辦公室主任劉吉鵬感嘆說。
即墨區每年種植、養殖產生尾菜、秸稈約60萬噸、畜禽糞便約200萬噸,這些“廢物”處理不好,成為阻礙農業發展的短板。即墨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加強種養結合的新技術、新模式找到突破口,推動農業生產過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有效遏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即墨區根據實際情況,找到“作用點”對癥下藥,在運營模式上重點打造兩種模式:區域整體推進和農場自堆自用模式。
區域整體推進模式:以鄉鎮為整體區域推進,將畜禽糞便、秸稈、尾菜等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通過集中堆漚、生物菌發酵,將這些廢棄物轉變為合格的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再就近返還農田。采用“政府主導+環衛收運+第三方投資運營”的運營模式,政府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環衛收運有機廢棄物,第三方投資運營,政府采購產品。
農場自堆自用模式:以規?;r場為主體,將農場自產或購?的秸稈、尾菜、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等在政府提供技術指導和第三方技術公司提供設備下進行就地堆漚發酵,充分腐熟后的肥料用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采用“農場+技術服務”的運營模式,農場自備原料和場地,政府提供技術服務和第三方提供設備,生產的合格成品肥歸農場所有。
選樹培育“示范點”是旗幟和標桿。即墨區農業農村局規劃好示范區,因地制宜地建設不同形式的示范點,形成多元化、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局面,以帶動更多農村、農民參與進來。
移風店鎮七級社區示范點示范1500畝,政府組織、領導,環衛收運有機廢棄物,第三方利用生物菌劑堆漚有機肥,就近返還農田,規?;a可解決移風店鎮每年產生的尾菜約10萬噸、干秸稈2萬噸、畜禽糞污約15萬m3。
段泊嵐鎮即發農業園示范點既有養殖又有種植,示范種植1600畝,養豬400余頭,通過農場自制自用,實現種養無距離對接,用自產的秸稈和豬糞示范年產1000噸生物堆漚肥,既消納了養殖和種植廢棄物,又提升力農田肥力。
鰲山衛街道鰲角石村示范600畝,鰲角石村1800人,有機垃圾產量核算約630kg/d。需建設有機垃圾處理系統、油水分離系統、臭氣凈化系統和微生物發酵系統,用來處理有機生活垃圾和旱改廁的人糞尿等,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有機肥料生產相結合,實現地方生態循環,建設美麗鄉村。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通訊員 張濤 修翠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