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吳瞬)日前出臺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特別提到,要探索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分析人士認為,在深圳這樣一片科技創新和資本活躍的沃土上,結合《方案》帶來的更大政策空間,深圳創投行業前景可期。
創新資本活躍
“深圳的創投氛圍濃厚,中國創投行業就是在這里逐步發展起來的。”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吳海峰說。
2019中國深圳投資系列榜單顯示,深圳創投業去年在全國完成投資497億元、992個項目,科創板上市公司逾四成獲得深圳創投機構的股權投資扶持,深圳“創投重鎮”地位穩固。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深圳創投機構積極響應國家產業導向政策,近年來主要投資硬核科技,投資階段集中于早中期。未來數年,深圳創投業將迎來豐收期。
深圳創投業發展亦面臨挑戰。3月,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召開的創投行業專題研討會上,深創投總裁左丁介紹,被投企業普遍存在短期流動資金壓力大、受困于產業鏈上下游等問題,建議及時出臺相關政策,為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提出,疫情形勢在全球范圍內變得嚴峻,可推動國內醫療企業進行技術輸出,同時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建議,政府可借鑒國際經驗,轉變引導基金職能,有效拓寬退出渠道。
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陸續推出,專注硬科技投資的深圳創投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募、投、管、退”四個環節中,募資與退出依然是亟需破解的最大難題,且資源存在向龍頭企業集中的趨勢,中小型創投機構生存狀況堪憂。在此背景下,《方案》提出要探索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尤為重要。
創新創業者成長沃土
深圳對創投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并不弱。2019年初,深圳制定出臺了《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建立健全“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創投生態體系和“通、聚、稅、人”整體政策環境,要把深圳建成創投資源集聚、產業要素完備、綜合營商環境一流的國際風投創投中心城市。
吳海峰表示,這一兩年,民營創投企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國有創投企業能夠很容易從國有引導基金、母基金、天使基金等處獲得資金。但國有創投企業投資要求高、行政流程長,一般投資的都是發展到中后期的企業,那些真正需要天使資金的中小微企業很難從國有創投企業獲得資金。
吳海峰建議,國有資金應授權給民間創投做投資,覆蓋面和深度會更好。加大力度支持一些中小型創投企業,不僅僅是稅收、辦公場地等方面的優惠,政府可以擔?;蛘咄瞥鲆恍┤菰S試錯的金融工具,如創投債等,由市場承擔試錯風險,幫助中小型創投企業通過更多渠道獲得資金支持。
在深圳某大型創投機構負責人看來,從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投資環境、創新精神等方面看,深圳應該成為創新創業者成長的沃土。(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