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圓夢了!山東菏澤灘區群眾搬出水窩子、奔上好日子

    微笑像花兒一樣開在臉上,喜悅變成行動用在手上。

    要搬遷嘞!

    2020年9月29日,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黃河灘區群眾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幾輩人對新家、新房、新生活的期盼終于實現。從這一天開始,鄄城縣黃河灘區4.1萬名群眾將告別千百年的“水窩子”,搬進新房子。

    忙著搬遷的村民。圖片由鄄城縣提供

    2017年,山東省啟動編制《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通過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筑村臺、筑堤保護、舊村臺改造提升、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等5種方式,到2020年底完成60萬灘區群眾的遷建安置。

    經過三年的規劃建設,位于黃河灘區的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三合村村臺、安莊村臺、大邢莊村臺、七街村臺新社區房屋建設和配套基礎設施全部達到入住條件,首批遷建安置村民按照排號順序,統一“選房”,喬遷新居。

    “從我記事起,俺們整村已經搬遷了三次,這一次搬遷后再也不怕大水了?!蓖跚f村是第一個搬到村臺的村莊,村支書郭保榮走在5.2米高的三合村村臺上,眼角泛起了淚花,“這一刻,村民們已經期盼得太久了!”

    安居是灘區群眾最大的期盼

    黃河之水天上來。

    站在黃河邊極目遠眺,晴朗的蒼穹下,一條白帶泛著細細的波浪。遠看黃河,看不出是黃色的。生活在黃河灘邊的人們愛著黃河,卻也怕著黃河。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黃河灘,黃河灘,洪水一來,房就淹。說起灘區的生活,人們直言五大難: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

    1958年、1995年,鄄城縣舊城鎮灘區曾發過兩次洪水,洪水大時,坐在船上能摸到高壓線,楊馬莊舊村就因為洪水全部沉到了河里。

    今年69歲的李中學,是舊城鎮北王莊村人,世代住在灘區?;貞洖﹨^的生活,他說:“記憶中,1996年以前,每5年中就有三年有洪水,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河東河西來回搬了5次家。1982年蓋的房子,從搬入到被洪水沖毀,滿打滿算住了103天。”

    三合村臺的新房。攝影:張代生

    為躲避洪水,灘區的群眾在蓋房之前必須先把地基墊高,墊起幾米甚至十幾米高的避水房臺,一座房子一個房臺,這里的百姓一輩子一般都要建好幾次房。“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賬”是灘區人真實的生活寫照。

    多少年了,灘區群眾把畢生精力和財富都用在了墊臺子上!因房致貧、因房返貧現象尤為突出。

    安居,成為灘區群眾最大的期盼!

    讓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搬出水窩子,安居樂業,是灘區群眾多年的夢想!

    為了給灘區群眾圓夢,面對這百年大計,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實施以來,當地政府嚴把材料采購關,嚴把建設過程關,嚴把工程驗收關。同時,計劃長遠,在為灘區群眾實現安居夢的同時,也為灘區群眾的致富夢做了打算——不僅要幫助灘區群眾搬得出,還要讓灘區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所有建設的村臺都配備了標準衛生室、幼兒園、完全小學、供電所、服務中心、創業車間等設施,讓老百姓不僅住上好房子,還能享受全面、優質的社會服務,確保把這項工程打造成“百年工程”“民心工程”。

    截止目前,菏澤市10個村臺社區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室內外裝修和配套建設,其中鄄城縣4個村臺社區已達到入住條件,正在進行搬遷工作,剩余18個村臺社區正在加快進度施工,年底前完成建設。

    三合村村臺。攝影:劉祺

    所謂村臺,就是在地面上淤筑起高5米左右的土臺,在土臺上建設新村,以防御黃河漲水時帶來的災害,每個村臺由五六個村組成。

    自從大邢莊村臺開始修建以來,李中學幾乎每天都到村臺建設現場轉轉,他要看看房子修建得怎么樣。李中學定下了老兩口和孫女的新房子。按照補貼標準,他們家每口人只需負擔15000元就可以了。

    “建房子用的鋼筋、水泥都是最好的,還給房子加上了保溫層,哪見過這么好的房子?。 崩钪袑W說。

    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在鄄城縣舊城鎮北葛樓村,提起將要搬遷的新居,站在老屋前的楊繼才笑得合不攏嘴。楊繼才今年76歲,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他要了一套72平米的房子,一共交了26000元,已經拿到新房子的鑰匙。楊繼才告訴記者,他在這里住了四五十年了,馬上要搬新房,心里很高興?!扒岸螘r間去看了一次房子,可好了。”楊繼才笑著說。

    提起將要搬遷的新居,站在老屋前的楊繼才笑得合不攏嘴。攝影:張代生

    楊繼才也會時不時回望老宅。攝影:人民網記者 劉陽

    在三合村村臺,記者看到,這里道路平整,一排排的房子整齊排列,公共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入學夢”“就醫夢”“就業夢”……灘區群眾期盼已久的夢想實現了!

    “現在這村臺可好了,地平整了,房子明亮了,村子整齊了。早晨起來,還能圍著環城路轉轉。出家門就是學校,旁邊就有超市,社區還有創業車間,干啥都方便。”說起新房子,李中學很是興奮。

    談起搬遷后的打算,李中學說,“先請親戚朋友來看看,聚聚,現在的生活就像一條大河波浪寬一樣,越來越好了!”

    “搬過去后,住房集中了,孫子孫女上學也近了,我沒有后顧之憂了?!惫s說,“現在正是收玉米的時候,有些村民還在地里忙著,雖然人在地里,可是他們的心早都跑到村臺去了,恨不能一下就搬過去,這里的條件比原來好太多了!”

    安居夢解決了,致富夢便提上了“議程”。許多村民在盤算著怎么布置新家的同時,也在盤算著今后怎么致富。

    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作為村支書,郭保榮不光惦記著自己的小日子,還計劃著村子的未來。

    郭寶榮說。“我們這里盛產金銀花,搬遷后,村子里的土地都流轉給企業種植中藥材。到時候,村民可以就近打工、創業。將來,我們村的經濟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