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6日訊 (記者 李明 謝雯嘉 )山東開展“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本W絡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深入沿黃各地深入采訪,見證了新時代黃河沿岸的新變化。
黃河洼地蛻變在路上
在濟南華山公園里,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閑逛游玩。漫步在公園平整的小路上,不時被跑步健身的市民超過。
園區工作人員趙冬介紹說,身為公園的一名導游,每天看著公園里的游客越來越多,華山的名氣越來越大,心里也是充滿了喜悅。“從園區2018年開始對外開放時游客寥寥無幾,到現在每天游客不斷,已經工作近兩年年的我也算是見證了鵲華美景慢慢又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趙冬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在其他地方上班,離家很遠,非常不便?,F在回遷到安置小區后,又在華山歷史文化公園里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現在非常滿足。據了解,公園近七成的導游、保安等工作人員都很趙冬一樣,家門口上班,工資不低、生活便利,日子是越過越好。
據了解,華山片區是連接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與東部新城的重要區域,更是新舊動能轉換和跨入“黃河時代”的橋頭堡。
華山片區以華山歷史文化公園為核心,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作為濟南城市山水空間結構北部的重要節點,在保護自然、改善環境、發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基礎上,以公園輻射帶動周邊旅游經濟發展,華山片區趟出了生態治理和特色發展的新路徑。
昔日黃河岸今日換新顏
在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有一座千年歷史的村莊。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這里大會諸侯。歷經大河奔騰的千年滄桑,近年來,葵堌堆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托人文資源優勢,爭創品牌,壯大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規模,譜寫了黃河入魯的嶄新樂章。
葵堌堆村全村共有420戶,1592人,原來是一個無經營收入、無集體資產、無集體土地的“三無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村里沒有一寸柏油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沒有一條水渠,守著黃河卻澆不上水。
“以前都是土路,到處又臟又亂?!?1歲的老人劉奶奶說:“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也沒什么娛樂,現在有了一個廣場,晚上有小孩子耍武術的,有扭秧歌的,還有路燈,晚上6點多就亮起來了。”老人還表示,現在的村風跟以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看見路上有垃圾,村民就會自覺拾起來扔到垃圾桶里。
“美麗鄉村”繪就新藍圖。葵堌堆村不僅“面子美”,也有“里子實”。大カ發展旅游業,構建田園式生態鄉村。葵堌堆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成立了“葵丘莊園合作社”打造“葵丘莊園”品牌,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方式,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截止,目前全村共整理土地300余畝,土地流轉1200余畝,種植了蘋果、桃、桃、葡萄等九大類50余個品種15萬余株,帶動周邊90余名貧困群眾成為產業工人,人均月收入800余元。如今的葵堌堆村,村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村風村貌有了較大改觀,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一舉摘掉貧困帽子。
昔日黃河岸,今日換新顏?,F在的葵堌堆村已成為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相結合、景色獨有、產業多元、文化深厚、城鄉一體的新型村莊,村民各個笑開顏!
醉美金秋來東營邂逅巨幅稻田畫
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本W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最后一站——東營,探尋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大地為紙,水稻作筆。東營永安鎮,一幅以“小康社會 幸福起航”為主題的巨幅稻田畫映入眼簾。
稻田畫采用6種顏色的水稻,畫面由華表、動車、和平鴿及祥云等元素構成。畫幅占地總面積240畝,目前是山東省內最大的稻田畫。
此外,還有一幅以“超級飛俠 勇闖天涯”為主題的巨幅稻田畫同樣美不勝收。每到八九月份,兩幅稻田畫進入最佳觀賞期,成為一道別致的鄉村景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記者了解到,永安鎮稻田畫風景區項目總體規劃面積12615畝,主要以黃河口稻米品牌為特色,以稻田藝術畫為吸引點,以特色鄉村為支撐,以自然景觀、親水休閑、戶外運動、文化體驗為主要內容,通過打造稻田景觀休閑區、稻田經濟展示區、稻田文化體驗區實現以黃河口稻米種植為核心產業、融合旅游功能業態、增強市場吸引力、延伸農業產業鏈的發展目標,達到以產帶旅、以旅促銷、以銷哺研、以研促產的效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