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勞動是習慣養成,不是學分,不是作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勞動教育要成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日前,省教育廳發布《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就深入推進勞動教育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記者近日探訪島城多所中小學了解到,勞動教育已經融入日常教育教學,現在很多學校已經行動起來,切實讓學生參與勞動并從中受益。

    學校開勞動課,孩子變化大

    此次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勞動教育內容。小學低年級進行勞動意識啟蒙,學習個人生活起居自理,感知勞動樂趣。小學中高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學會與人合作。初中開始兼顧校外生產、服務性勞動,初步養成有責任心的勞動品質,懂得勞動安全。高中豐富職業體驗,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強化服務社會意識,懂得自立自強、關心社會和他人。職業院校還要注重職業榮譽感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倡導半工半讀,提高勞動技能。高等學校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形成比較成熟的敬業、奮斗、奉獻等勞動觀念。

    “學校非常有必要開設勞動課,我們作為家長是非常歡迎的。”嶗山區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家長張女士,深深感受到勞動教育帶來的改變。她告訴記者,勞動教育是學校的特色課程,也是孩子在校最喜歡的課程之一。“我們以前總覺得孩子年齡小,再加上老人非常寵愛孩子,很少要求他參與家務勞動?!钡珔⑴c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從學校開設了綜合實踐課程,開展勞動教育,如今孩子回到家就會參與家務勞動,打掃衛生、清洗碗筷、甚至學習做飯……干起來有模有樣。

    推動勞動教育要有家長參與

    從島城中小學情況看,有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已開展得風生水起。作為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學校,嶗山區實驗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深度融入學校四季活動當中,尤其開辟的“青青菜園”種植基地,已成為學生勞動體驗的重要場所。學校副校長丁鵬說,學校各班認領責任田,并聘請種植師傅擔任“種植輔導員”,傳授學生種植的方法。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熱鬧的“播種節”與“采摘節”,從春耕到秋收,從田間到餐桌,從教室到田間地頭,學生們化身一個個小農夫,在勞動中感受四季變化,經歷生命成長的過程,既能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與艱辛,也懂得了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義。

    推動勞動教育必須有家長參與,家校共育也已經成為勞動教育的特色。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紅杰告訴記者,學校先轉變家長對孩子參加勞動的觀念,再做勞動教育的指導者和參與者。與嶗山區實驗小學一樣,他們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種植,以班級為單位認領“責任田”,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體驗勞動成果與喜悅,對于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具特色的是,為了解、傳承我國傳統工藝“木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木工”、近距離“聞木香”,學校充分利用“木工坊”專用教室,外聘專業教師,利用勞動教育課普及“木工”課,學生在欣賞與體驗中感受我國傳統勞動技術魅力的同時,掌握了一定的木工技能,這門課程已成為學校的精品課程?!?/p>

    勞動教育的內涵不僅僅是勞動

    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時,島城學校已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嶗山區松嶺路小學專門設計了“勇超越·幸運草”成就卡,包括能自律、愛閱讀、愛勞動、愛運動四個方面。勞動不是學分,不是作秀,是孩子的成長,承接的是社會責任感,和意志力的培養?!皠趧悠鋵嵤且环N習慣養成?!睄魃絽^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松嶺路小學執行校長林先鋒認為,勞動教育的內涵不僅僅是勞動,更重要的是勞動認知和實踐,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體驗收獲,社會過度以分數來評價成長,這種浮躁在教育上不可取,尤其勞動教育不能功利化,不能為獲取分數而作秀。從勞動教育的導向來說,現在很多學校已經覺醒,但部分家長還是沒能動起來,必須從老師和家長開始提升認知。他坦言,學校希望能夠轉變家長觀念,引導家長把勞動成績放在分數之上,雖然要做到這一點有難度,但在小學階段可以樹立導向,爭取家長的社會認同,引導重視勞動素養、體育素養,進而看到其背后承載的傳統文化、意志力、感恩教育。

    機制有了更加明確的保障,必然推動勞動教育更加深入。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紅杰認為,加強勞動教育要給學校配備更為專業的勞動教育師資。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勞動課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精力和專業性上都不夠。此次征求意見中,恰好也明確了,要求學校專兼職結合配備勞動教育教師,有條件的地方中小學每個年級配備1名專任教師,可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相關新聞

    教育部:

    城市中小學校每個學段

    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教育部要求,全面持續開展食堂“光盤行動”,采取多種方式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盤行為;并結合實際制定節約用餐規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費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引導師生關注和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推動光盤常態化。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上,方案打出“組合拳”,食堂應加強運行管理,完善從食品原材料采購、庫房儲存、物流配送、生產加工到成品銷售的全鏈條節約管理,實現食材配比有效動態調整,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設立中央廚房、中央庫房,實行集約化、專業化的高效管理;同時優化供餐服務,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還須強化現場管理,要安排專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視力度,建立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文明就餐監督員志愿者隊伍,要在食物收殘環節對浪費行為進行直接監督和提醒,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