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青島北山二路小學的傳統節日——農場勞動節“清明田園實踐活動”,孩子們下地摘菜、喂養白兔,在勞動中親近自然,收獲幸福。(資料圖)
▲圖為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沐源
從整理書包、收納衣服等勞動習慣,到制作橡筋飛機、無土栽培龍葵等勞動技能,再到確立職業規劃、了解人才市場應聘活動等勞動思維……由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編的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4月26日全部付梓。這是全國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門編寫的勞動教育教材,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今秋新學期,這套體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的新教材將在青島市三個勞動教育實驗區和90所勞動教育實驗學校推廣使用,覆蓋全市20萬中小學生。
背景:弘揚勞動精神,嵌入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青少年中出現了一些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早在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
將勞動教育嵌入人才評價體系,不僅事關教育系統性和完整性,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市教科院結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變我市中小學教育現狀的要求,前瞻性地將編寫具有時代特點和青島特色的《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提上日程,助力我市構建“五育并舉”基礎教育培養體系。
在“家校社一體化”的勞動教育格局中,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科學實施勞動教育課程?市教科院延攬全國、省、市知名勞動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就《勞動教育(實驗)》的架構、體例、內容等,不斷進行思維碰撞,修訂完善。歷時近兩年,十易其稿,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終于付梓。
架構:覆蓋全部學段,小初高各有側重
《意見》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市教科院院長柴清林說,目前國內已出版的勞動教育教材只涉及小學、初中階段,但是教育是一個成長鏈條的鍛造,勞動教育也應注重連貫性,學段間各有側重,相互銜接,方能相得益彰。因此,市教科院在架構《勞動教育(實驗)》教材之初,就著眼于面向未來,為學生一生奠基,注重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間銜接,進行勞動教育一體化設計。
據了解,小學教材以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為主,側重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引導學生適當參加生產勞動和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初步形成創造性的勞動意識。中學階段教材主要以生產勞動教育為主,以生活教育為輔,引導學生經常性參與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勞動,鼓勵創造性勞動,還要圍繞學生發展指導、社會實踐、研學旅行、黨團活動等活動,提升勞動能力,涵養勞動品質。
基于此,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各學段的教材均有四個不同模塊。小學每冊分為勞動培養習慣、勞動傳承文明、勞動發展智慧、勞動奠基未來四個不同模塊,中學每冊分為勞動培育技能、勞動創新思維、勞動助力成長、勞動奠基未來四個不同模塊,以此呈現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育人價值。
亮點:注重五育并舉,體現與時俱進
如果說,構建小初高全學段勞動教育是縱向的進階,那么,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就是橫向的融合。
柴清林說,勞動教育是一門沒有清晰學科邊界,并且體驗性、實操性極強的綜合學科。“德智體美勞的五育綜合體”“跨界合作”“理論實踐共生”,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標簽。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每課均設計了評價環節,注重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實踐操作評價中,關注勞動結束后相應工具的整理與歸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勞動習慣。教材每課末尾中學設有“拓展閱讀”欄目,小學設有“信息博覽”欄目,精心選取適合學生發展的勞動教育閱讀材料,比如職業體驗類,選取在平凡崗位,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的事跡,讓學生體會職業無貴賤,平凡崗位同樣蘊含巨大價值。在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環節,注重山東省省內名勝古跡的資料收集,社會實踐方案的設計中滲透青島海洋特色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家國情懷。再如,在榫卯結構一課中,引導學生了解榫卯結構在中國的歷史傳承、感受建筑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發的魅力。
日新月異的技術已經取代很多重復性、無含金量的工作崗位,批判性思維、信息素養、知識創新的價值愈加彰顯,這對新時期的勞動教育改革形成倒逼機制。青島市《勞動教育(實驗)》教材中設有創新類勞動內容,引領學生了解同類技術在高精尖領域的運用,讓學生抵近世界科技前沿,進而埋下科技興國的種子。種種細節的處理,讓有限的篇幅帶來最大的教育價值,真正使勞動教育發揮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巨大育人價值。
教人者要先受教。下一步,市教科院將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教師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