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項全國首創!周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活力迸發
◆112項試點任務進展順利,已實施102項 ◆至今年7月,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288家
□資料:孫源澤 制圖:于海員
8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自貿試驗區設立一周年總體建設情況。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圍繞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目標,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實現良好開局。
截至今年7月,山東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288家,實際使用外資14.4億美元,占全省的9.9%;完成進出口2209億元,占全省的11.8%。自貿試驗區擔負的112項試點任務進展順利,已實施102項,實施率為91%。探索形成6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7項具有全國首創性,并得到國家有關部委認可。
省商務廳廳長、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德平介紹,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扎實推進?!吨袊?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將于近期正式發布;實施“負面清單”賦權,除法律法規明確不能下放的213項省級事權外,其他均可根據片區發展需要、承接能力和實施條件下放實施;省有關部門、中央駐魯單位加強與片區的溝通交流,海關、外管、市場監管、住建等單位出臺143項具體舉措,支持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落地實施;建立山東自貿試驗區創新研究中心,為自貿試驗區提供全方位、系統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自貿試驗區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等方面不斷釋放新動能。通過全面落實2020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吸引了日本東麗、英國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優化過境貿易操作流程,青島港中轉作業時間縮減60%,日韓過境貨物港口端操作費用降低80%;完成國內首票艙單狀態下無需報關的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首創海鐵聯運貨物“全程提單”模式,實現“一單到底、一票結算、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上半年實現全程聯運提單出口4204標箱、進口3217標箱;推動貿易和投資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今年1-7月浪潮、重汽等4家公司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收付金額17.5億元。德國安顧集團8.82億元戰略投資泰山保險,煙臺片區引入2家外資銀行。青島片區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企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82億元。
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濟南片區“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審批模式改革,使費斯托濟南全球生產中心項目提前3個月投產。青島片區規范政府投資類和社會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全流程時間控制在80個工作日以內,比全省、青島市分別壓縮20個和5個工作日。煙臺片區首創投資建設項目“四書合一、三一審批”制度,審批時間壓縮3/4,支出費用減少60%。
此外,山東自貿試驗區差異化探索凸顯成效。圍繞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青島、煙臺片區強化在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種質、涉海金融服務等領域先行先試。青島片區創新研發10項自動化碼頭技術,其中8項為全球首創,創造了每小時44.6自然箱的世界紀錄。煙臺片區建設了現代化海洋種業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打造“從一粒魚卵、一套裝備到一條完整產業鏈”支撐種業發展的山東模式。
自貿試驗區還充分發揮山東對日韓優勢,重點在國際合作園區、便利化通關合作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濟南中日國際醫療科技園、青島日本“國際客廳”落地運行,煙臺中韓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
未來我省將加快推進試點任務落地見效,對未實施的加大攻堅力度;建立前沿新興產業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規則標準,將新金融、新貿易、新科技的管理職能賦予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型開放吸引全球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優質要素集聚,帶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圍繞國家賦予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鼓勵三個片區積極開展差異化探索;支持自貿試驗區與國家級新區、開發區等功能區聯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政策互惠、資源共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