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8月17日訊 7月8日,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意見》(魯教基發 〔2020〕2號),明確提出“推廣青島支教島經驗,打造教育志愿者專業團隊,建立名師名校長支持服務鄉村教育制度”。這是支教島首次被寫入山東省教育廳文件。作為青島教育扶貧的一張名片,支教島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多年來,支教島將教育作為精準扶貧的切入點,聚焦農村地區的教師成長,著力喚醒教師的教育初心,創造了教育扶貧的青島模式,形成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影響。
教育觀念的轉變須從教育者群體入手,從喚醒校長、教師的教育初心著手。支教者們采用了城鄉教師同上一堂課的“同課異構實境研修”模式。 “同課異構實境研修”為城鄉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
截至目前,支教島到全國貧困地區累計送教下鄉1450多次,足跡到達貴州、甘肅、內蒙古、安徽、江西、河北等十余個省份,近20萬名鄉村教師從中受益;舉辦鄉村校長和教師跟崗研修180期,接納了來自全國15個省市的學員3000多名。山東曹縣支教島、云南紅河縣支教島工作室、支教島內蒙古敖漢旗工作站等分部相繼建立,從等待“輸血”發展到了自身“造血”。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大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