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 通訊員 劉 淼
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廣青島支教島經驗,打造教育志愿者專業團隊,建立名師名校長支持服務鄉村教育制度”。這是支教島首次被寫入山東省教育廳文件。作為青島教育扶貧的一張名片,支教島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聚焦農村地區教師成長
成立于2005年的支教島,前身為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由青島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民進會員李淑芳創辦,是全國首個致力于農村地區學校發展及教師成長的公益組織。多年來,支教島將教育作為精準扶貧的切入點,聚焦農村地區的教師成長,優化當地的教育生態,創造了教育扶貧的“青島模式”。
教育觀念決定教育行為。支教島人認為,教育觀念的轉變須從教育者群體入手,從喚醒校長、教師的教育初心著手。支教者們采用了城鄉教師同上一堂課的“同課異構實境研修”模式,為城鄉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貧困地區的老師們在支教老師的示范中,深化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有一個案例被老師們經常談起:支教老師應邀上一堂一年級的數學課,因為不熟悉學生,點名請學生到黑板上做題時,發現孩子個頭太矮夠不到黑板,支教老師很自然地一把抱起孩子,讓孩子做完了題。這一抱讓當地的老師感動不已,剎那間明白了“什么是眼里有學生”。
優質教育輻射邊遠地區
曹縣是支教島走出青島的第一站。2006年,在市教育局對口幫扶菏澤曹縣基礎上,支教島為當地制定了大規模、多層次的干部、教師培訓計劃,并派出志愿者團隊協助實施,改變了當地沒有干部、教師培訓的局面。每周五下班后,支教島的成員們在火車站集合,連夜乘車,周六一早到達曹縣,在火車站附近簡單就餐,再匆匆趕到會場。兩天的培訓結束后,大家往往來不及吃晚餐,連夜乘車,周一早晨六點半回到青島,直接到各自單位開始新一周的工作。有時候,因為買不到坐票,大家只能在綠皮火車上站一宿。但是,沒有一個人為此耽誤本職工作。
很快,曹縣“李淑芳”出現了。王艷桂與曹縣6位志愿教師于2009年12月底成立“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曹縣分室”。歷經十余載,成就了一大批教師。
截至目前,支教島到全國貧困地區累計送教下鄉1450多次,足跡到達貴州、甘肅、內蒙古、安徽、江西、河北等十余個省份,近20萬名鄉村教師從中受益;舉辦鄉村校長和教師跟崗研修180期,接納來自全國15個省市的學員3000多名。山東曹縣支教島、云南紅河縣支教島工作室、支教島內蒙古敖漢旗工作站、貴州支教島讀寫群、四川支教島讀寫群等分部相繼建立,從等待“輸血”發展到了能夠自身“造血”。
一群人一輩子干一件事
15年里,支教島的教育公益服務活動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爸Ы虓u”成為青島市一張城市名片,獲評2015年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群體獎和2016年全國最美教師志愿服務團隊。2013年,民進山東省委聯系支教島參與民進中央發起的、同樣旨在加強落后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的“同心·彩虹行動”。2017年,民進青島市委聯合支教島和青島慈善總會愛基金到安順調研,達成分批組織鄉村校長和教師赴青跟崗研修的意向。
支教島人信奉“五個一原則”——一群人、一條心、一輩子、一件事、一定贏!經過15年的努力,種在教育人心中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讓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這個目標的實現不會太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