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刊記者 宋佳
賽程過半,各省市上半場經濟成績單逐一放榜。
在疫情和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的嚴重沖擊下,青島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答卷。從數據來看,青島喜憂參半。喜的是,上半年青島GDP總量為5514.73億元,增長0.1%,取得該成績對于外向型經濟城市來說實屬不易。
憂的是,長沙、無錫、青島、寧波、鄭州五城間的城市競爭進入白熱化,戰績膠著。具體來看,長沙上半年實現GDP5621.21億元,無錫為5516.32億元,寧波為5487.2億元,鄭州為5459.6億元。五座城市間的最大差距僅為161.61億元。
膠著的戰績,為下半場城市經濟排位賽埋下了十足的懸念。焦灼的青島,決勝經濟下半場的路在何方?
▲ 制造業是青島作為“品牌之都”的基礎,也是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核心競爭力
01競爭趨于白熱化
今年上半年的城市經濟排位賽中,青島稱得上是話題選手。
比如,膠著的戰績,青島能否蟬聯北方第三城?一季度暫時反超無錫和寧波的局面被打破,青島能否在下半場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下半年青島能否有望反超“一騎絕塵”的長沙嗎?
半年報出爐,往前看,在上半場城市經濟排位賽中,無錫GDP以1.59億元的微弱成績反超青島,位列第13位。往后看,寧波GDP以27.53億元的差值位列青島之后,位列第15位;而面對鄭州這個來勢洶洶的追兵,青島GDP以55.13億元的差值險勝,繼續坐穩北方第三城。
把范圍拉開,在17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深圳、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南京、長沙、無錫、青島九城GDP增速實現“轉正”。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萬億俱樂部”中的長沙以2.2%的增速與南京并列第一,跑贏無錫、青島、寧波、鄭州四座城市;無錫以0.8%的GDP增速與重慶和蘇州并列第三;青島以0.1%的GDP增速與深圳并列第五。寧波、鄭州則未能如愿在上半年實現GDP增速的“轉正”,增速分別下降0.6%和0.2%。
從外貿指標看,青島表現“不溫不火”: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864.4億元,增長1.8%,比一季度提升2.2個百分點。對比其他四城,長沙以25.1%的兩位數增速領銜;鄭州以1583.5億元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和13.8%的增長率位列第二;無錫和寧波則未能在外貿這一指標上幸運“轉正”,降幅分別為11.6%和0.6%。
消費則是許多城市面臨挑戰的領域。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看,五城均未能如愿“轉正”。無錫和鄭州的增速均為-8.9%;寧波增速為-5.7%;長沙增速為-6.6%。而青島在該維度中表現略微遜色,是增速最低的城市。上半年青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9.2%,壓力實屬不小。
拉長視角來看,青島近6個月降幅已在逐月收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個百分點,前景相對樂觀。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我國消費市場前景廣闊,仍然有很大潛力,下半年應多措并舉,進一步釋放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從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代表的各類消費指標走勢看,當前我國消費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正處在快速回暖的過程中,下半年消費將會延續回升勢頭,增速有望由負轉正。
02呼喚制造業回歸
經過疫情的一番洗禮,城市經濟的肌理更加透徹清晰。
可以說,在特殊時期,第二產業是支撐經濟前行的支柱。在剖析城市經濟發展亮點時,不論是去年剛剛反超青島的無錫和寧波,還是今年上半年加足馬力的長沙,以及對青島窮追不舍的鄭州來說,不難發現的是第二產業都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戰績膠著的五城來看,位列青島之前的長沙和無錫第二產業增速均為正。“黑馬”長沙的出色表現上似乎更加印證了該觀點。
分析長沙經濟快速回升的原因,第二產業的出色表現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在長沙的經濟版圖中舉足輕重,占比超過了40%。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長沙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長了3.9%,比一季度提升2.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值同比增長20.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6.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曾表示,“對于長沙而言,發展的基礎在制造業,發展的優勢在制造業,發展的出路還在制造業。”
寧波和鄭州的表現則更加直觀。位列青島之后的寧波和鄭州,第二產業增速均低于青島。寧波上半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90.6億元,下降2.3%,GDP同比下降0.6%;盡管鄭州的固投增長了3.2%,但在第二產業的表現上實屬一般,因此GDP增速未能如愿“轉正”。
從“上青天”開始,青島便是聞名的制造業城市。這里有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6個,海爾、海信、青啤、中車四方等一批制造業龍頭企業從這里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然而,上半年青島在二產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這與自身的工業結構有很大關聯,加之本土制造業相關企業大多是以ToC市場的消費類產品為主,受疫情影響致使市場需求不足。好在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的青島在進出口各項數值的表現上還算穩定,投資的數據也是可圈可點。如若青島在第二產業的表現上出色,相信在城市經濟排位賽上的表現將會更出彩。
03路在何方
城市之間的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青島決勝下半場的路在何方?
從固投數據來看,長沙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無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鄭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寧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青島與長沙并列,在5座城市中排名第二。
在以上固投表現出色的城市中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多在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上加速布局。以和青島固投增長率并列的長沙為例,同為今年上半年,長沙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48.5%和23.2%,高于全市投資增速44.5和19.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更是高達88.1%。
于青島而言,打好經濟下半場,首先要繼續加大工業投資。制造業是青島作為“品牌之都”的基礎,也是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核心競爭力。物聯網時代語境下的城市發展,一方面需要有資源共享、利益共得和生態共贏的平臺思維。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大發展,傳統制造業從產業鏈的低端邁向高端將“難于上青天”。
這意味著,青島必須勇于正視產業空心化的現實,敢于面對與南方城市的差距?;ヂ摼W是手段,工業才是目的。在經濟和工業互聯的下半場,構筑適宜青島制造業良性健康發展的新體系是題中應有之意。
打好下半場,還在于下好創新的“先手棋”。青島擁有15個開發區、一大批國家級科研平臺和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卻曾遺憾地錯過了早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當深圳、杭州等城市涌現出大量的獨角獸企業和世界級企業時,青島卻依然是傳統制造業當道。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城市經濟體量再大、沒有科技引領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p>
再看此次城市經濟排位賽的“開掛”選手南京,也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上大幅加碼。2019年,南京創新創下七個新高: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475家,累計達到459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1.2萬億元,增長14.8%;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300家,孵化引進企業3000多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近46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28%;PCT專利申請量增長8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知識產權指標繼續名列江蘇第一、全國前列;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9萬人、其中碩博人才增長150%;南京城市創新指數和高新區綜合排名持續攀升。獨角獸企業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由2017年的2家躍升至15家,一舉成為“全國第5城”的新興獨角獸企業聚集地。在內生需求和外部壓力的雙重作用下,打好經濟下半場,青島需要繼續圍繞新興產業集聚要素,從內突破,在關鍵領域和環節形成不可替代的優勢,從而占據價值鏈高端。
路通則盛,路阻則衰。承認差距是縮小差距的前提,看到不足是彌補不足的基礎。青島路徑一旦破局,北方城市必將跟進。
僅從上半年數據來看,無論是青島與長沙,還是與無錫、寧波、鄭州之間,差距均未明顯拉開。下半場才剛剛開始,誰會是最后的贏家?不妨拭目以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