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林紅 通訊員 王作巖) “這些像果凍一樣的小珍珠,原料是從海藻、海帶中提取的天然親水膠體和膳食纖維。它口感Q彈軟糯,可以用在奶茶、果汁、酸奶等各種工業食品中。”近日,在位于青島市城陽區未來科技產業園的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青島至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李朋談起公司主打產品“寒天晶球”,躊躇滿志:“我們公司雖然今年4月剛成立,但入駐研究院后,得到了中國海洋大學的專業技術支持,產品升級和再開發都沒有問題,相信市場表現一定不差!”
這是城陽區加快布局功能健康食品行業的一個縮影。最大限度挖掘內需潛力,是完善國內大循環體系的題中之義。近年來,國人對于食品的需求已經從基本的“保障供給”向“營養健康”轉變,食品營養健康的突破將成為食品工業發展的新引擎。城陽區結合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需求與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規劃,充分發揮駐區高校院所、行業企業作用,加大力度引進功能性健康食品行業領域科研平臺和社會力量,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力爭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為加快建設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增效賦能。
據了解,功能性食品超越食物基本營養,具有降低疾病風險和促進健康作用,在其源頭研制開發方面,高新技術的支撐必不可少。與李朋合作的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是由中國海洋大學與城陽區人民政府共同創立的,于2019年6月注冊運行,首任院長是我國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學科帶頭人之一的薛長湖。該研究院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協同創新基地,目前擁有中國海洋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授權轉化發明專利200余項,在海洋脂質生物轉化、海參精深加工、南極磷蝦精深加工、海洋調味品開發等多個領域擁有成套技術成果。
“研究院依托海大的智力資源,既可以承接國家、地方和企業的科研任務,研發產業高新技術成果,也可以根據企業技術需求,精準推薦專家提供解決方案。”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綜合辦主任馮婷玉表示。成立一年來,研究院已與城陽區企業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系,并且新引進多家合作公司在城陽區注冊落地,推出6款功能健康產品。
國家十四五未來食品創新專項召集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領銜的江南大學科研團隊,是城陽區引領的另一支重要科研力量。今年1月2日,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理事會成立,該研究院由城陽區政府聯合青島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方共同建設,陳堅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他表示,該研究院致力于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突破特種食品營養保障關鍵技術,開發系列高品質特種食品。
熟諳消費需求、擅長市場推廣的企業,是功能性食品產業發展的支撐性力量。城陽區注重引進相關領域企業。5月1日,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入駐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打造北大荒全產業鏈綠色智慧廚房營銷平臺”項目正式立項,開啟了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創新入局中高端食品市場的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城陽區積極引導駐區本地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與科研機構合作方式,實現功能性產品升級。例如,青島波尼亞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輔助手術研究院董蒨教授團隊合作,基于豬肝超微結構處理的豬肝祛毒技術,開發了祛毒豬肝系列健康產品,相關產品技術獲得12國發明專利。
“我們公司平度基地每天要屠宰3000頭豬,科研團隊在屠宰后幾分鐘內取出新鮮豬肝,進行祛毒技術處理,然后再作為原料豬肝運送到城陽生產車間,進行加工包裝?!?波尼亞項目發展中心總監戴愛國表示,目前祛毒豬肝產品已經實現豬肝火腿和香腸等初步產品的產業化,即食豬肝小食袋,豬肝?;鹜群拓i肝休閑小食品等產品也已研制成功,并完成“小心肝”、“各吃”等產品商標注冊,下一步也將快速推進產業化。
下一步,城陽區將圍繞全區發展戰略,結合功能性食品等重點產業領域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創新需求,進一步集聚優質科技資源。同時,城陽區也將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鼓勵科研機構加強與區內企業等的合作,努力構建以高端科研機構為主體、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市場化運作的科技投入體系。
圖一為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
圖二為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園區內的海洋功能活性肽生產線
圖三為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研發的功能性食品
圖四為祛毒豬肝系列健康產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