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琴嶼新觀 | 文明新風潤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杏花微雨欲沾衣。這個承載了千年文化的傳統節日,再次叩響了中華兒女的心弦。值此清明,我們緬懷先人,賡續祭祀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價值;我們親近自然,感受春和景明、萬物生長的無限活力。

    時光流轉、風俗流變,清明所承載的文化根脈始終未變。從《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的記載,到唐宋“清明時節雨紛紛”“梨花風起正清明”的詩意描繪,再到葉圣陶《過節》中的“所謂祭如在,臨事而敬”,這個節氣始終承載著中國人重視親情、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價值關懷,以及“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慎終追遠觀念。

    清明祭掃祖先,體現了中華孝道文化。緬懷革命先烈,則是對家國情懷的升華。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化作紅色記憶,深深融入我們的民族血脈之中,激勵著我們銘記歷史。

    先烈精神也始終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如今,這抹紅色記憶仍在時代長河中奔涌不息:心懷“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守衛邊防、英勇犧牲的陳祥榕;為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用血肉之軀筑起火災隔離帶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的30位救火英雄……他們以凡人之軀書寫偉大,用熱血澆灌信仰。在向這些烈士默哀致敬的同時,我們也再次體會到今日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要把追思化作前行的力量,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

    傳承清明文化,需要與時俱進、倡導文明新風。慎終追遠、緬懷先人重在“心到”,提倡以“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方式,推行文明祭祀新風尚。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社區公祭、集體共祭等新型祭掃方式,通過網絡祭掃、植樹緬懷、踏青遙祭等方式懷念故人,以文明新風傳承清明文化內涵,讓傳統節日展現時代活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除了掃墓祭祀,清明節還包含著豐富的春日活動,比如踏青、植樹、郊游等,在掃墓踏青中,既建立起先人與今人的和諧關系,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開放與包容。近年來,清明節逐步演變為兼具祭掃與踏青功能的“文化+旅游”復合型假日。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4年清明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短途游、自駕游、鄉村游成為主流,文旅融合趨勢顯著,也印證著這一傳統節日的現代轉型。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既要當好文明的傳承者,延續孝親敬祖的傳統美德,倡導并弘揚清明的文明新風;更要勇做時代的開拓者,致敬先烈、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孫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