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因海而興。今年是青島獲批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作為山東的經濟中心、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青島在全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持續貢獻力量。
5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強調了向海經濟,“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p>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優勢,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2023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為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約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30%,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2.9%。
近年來,為加快推動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勇當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的排頭兵,青島先后印發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關于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意見》《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專為海洋企業成長量身打造的《青島市關于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的18條政策措施》,著眼于未來科技發展的《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等。
在全國范圍內,青島率先推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海洋15條”綜合性產業政策,為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青島不僅著眼于推動海洋經濟的增長,更致力于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等“五個中心”,舉全市之力推進海洋高質量發展。
通過精心實施一系列規劃和政策、積極打造一流的海洋領域營商環境,青島先后培育了山東港口青島港、國信集團、北船重工、明月海藻、聚大洋等一批具有卓越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涉海骨干企業。
其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第10次刷新世界紀錄,展示了其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水平和卓越的創新能力;北船重工聚焦研發設計、研發中試及成果轉化,成功承接法國達飛海運集團10艘集裝箱船訂單,標志著在船舶業由傳統船型向高附加值船型轉型升級;明月海藻和聚大洋突破了國外壟斷,其生產的藻業海藻酸鹽系列產品占據全球市場的30%和25%份額……這些企業不僅推動了青島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為我國海洋產業的繁榮貢獻了力量。
在發展海洋經濟、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道路上,青島聚焦創新策源、產業迭代、人才集聚等維度,深度對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持續提高城市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企業創新能力。
細數青島經略海洋的發展成果:擁有涉海兩院院士23人,約占全國涉海院士總數的30%,涉海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聚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一批“國字號”涉海高校、科研院所,海洋高端平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成功攻克了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產業化等一批海洋核心技術,彰顯了青島在海洋科技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今年5月,國內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深藍2號”實現陸地完工,它在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與“深藍1號”一起養殖三文魚,共同打造我國的深遠海“藍色糧倉”;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惶枴币苍?月離港啟運,已抵達南海流花油田海域。
40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青島從沿海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華麗轉身。展望未來,青島將繼續揚帆遠航、向海圖強,在開放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構建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強海洋經濟建設,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注入深邃智慧與澎湃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孫夢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