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在上海舉行。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對接會并接受解放日報、新華社上海分社、澎湃新聞、文匯報、東方網等媒體集中采訪。
問:在6月底,青島選派了51名干部奔赴上海實訓,王清憲書記在臨行前的動員會上提出要“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鮮活的上海經驗、上海場景”。今天,又在上海舉行現代服務業交流對接會。這一系列舉措,青島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答:上海,從早年的遠東第一大城市,到今天卓越的全球城市,一直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傳奇。就說改革開放這40多年,雖然上海在不同的階段也遇到過不同的問題,甚至不免有過困頓,但上海人執著堅韌、創新求變,每一次都能找到突圍的路,一次又一次地成為中國發展的引領者。
上海和青島的歷史文化、經濟淵源深厚,上海一直是青島學習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國之重任,突顯了青島在中國新一輪擴大高水平開放戰略中的獨特地位。
青島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是青島無上的榮光,更是青島重大的國家責任,這意味著在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階段,青島必須成為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而青島要肩負起這樣的使命,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更大的產業輻射力、更廣闊的空間覆蓋性和更強大的整合配置資源能力。上海之所以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龍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現代服務業走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
2019年,上海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中國最具開放引領力的城市,上海把“上海服務”作為四大品牌之首,一直致力于“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體現了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的責任擔當。上海、青島攜手,必將會為推動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做更多、更大、更富有實際成效的事。這也正是我們來上海對接現代服務業的真切期盼。
與上海對接,首先是人的對接。我們派出51名干部到上海的現代服務業企業、中介組織等開展現代服務業專業實訓,就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建立起青島與上?,F代服務業企業的內在聯系,讓他們成為上海企業在青島的代理人。
問:青島此次到上海學習現代服務業,能否可以看作是青島堅定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圍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路徑和目標,青島又將如何發力?
答:去年以來,青島開始落實“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等15個攻勢,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青島這座城,青島發展邁入了嶄新階段。
產業活,城市才能活,到上海學習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雙方在資本金融、航運貿易、高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商務服務等領域合作,加快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是我們“搞活”產業的關鍵一環。
一方面,這是提升我市服務業發展能級的需要。服務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引擎”,2019年占GDP比重達到60.9%,貢獻了全市55%的國內稅收、79%的投資在建項目,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4%。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697.4億元,增長7.1%,占GDP比重31.5%。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這也是推動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我們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是減弱制造業的發展力度,恰恰相反,而是要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實現制造業的蝶變升級。
圍繞我們的目標,青島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推動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是立足青島優勢,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以貿易推動航運,以金融推動貿易,大力提升青島在航運、貿易、金融領域的全球影響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二是推動現代服務業賦能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是打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三是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態。集聚更多優質現代服務發展資源要素,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適宜的陽光、土壤、雨露,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熱帶雨林。
問:青島可以說是國內最早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城市,那么在這一方面,青島未來的主體規劃是怎樣的?
答:未來,青島將按照《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和中小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加快數字轉型賦能的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綜合性等優勢,動員更多中小企業將設備連接、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等“上云上平臺”。
青島將圍繞服裝、家電、橡膠輪胎、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高端化工等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建設一批特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細分行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平臺服務。
瞄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智能服務等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各個行業和各類企業提供全面、高效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力爭到2022年,梯次推進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打造500個5G全覆蓋全融合的應用園區,選樹1000個具有行業先導性的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千億級產業新生態。
問:在城市競爭激烈化的當下,青島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優勢是什么?未來還會有哪些具體的完善措施?
答:營商環境是任何投資者都關切的問題。去年我曾在多個場合提出,青島將致力于創造一種讓企業家和創業者感到舒服的政務環境。舒服,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魚在水,就是如沐陽光,就是既“親”又“清”。
我們在17個經濟部門設置市場配置促進處,專門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提高政府效率,凡是市場能干的一律交給市場,如果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政府就要去培育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
我們明確了“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的表現、是違法的行徑,集中開展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對因政府失信導致的糾紛進行排查摸底,依次分類做出處置,共排查問題408個,處置率達97.8%,償還民營中小企業欠款30.36億元,清償率100%。
我們由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促進政府提升兌現承諾兌現政策的自覺。我們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推動政務服務全面達到深圳標準,并加大對政務服務的協同監督力度。
我們探索城市現代治理方式,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建立訴求快速回應辦結機制,讓全體市民和企業家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達到聽民聲、用民意、解民憂、紓民怨、聚民智、暖民心的效果。2019年,青島企業家滿意指數達95.2%。
今年,我們會繼續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秉承市場的邏輯,依托資本的力量,加快流程再造,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更加注重發揮商協會在經濟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加快整合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來源:解放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