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大美鄉村”扮靚城市發展基底

    國家級龍頭農業企業康大集團每年從法國進口優良品種作為育種素材,從單靠國外育種到可以獨立開發新品種,康大跨越上萬公里,學到了世界前端育種技術,并面向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一輛滿載著青島農產品的集裝箱正在穿洋過海。一個多月的時間,它將經行數萬公里到達歐洲,將青島產的肉兔產品、辣椒產品等優質農產品送進歐洲多家知名商超,成為歐洲人餐桌上的緊俏貨。

    數萬公里的一來一去,均是被同一個“磁場”——青島鄉村所牽引。這片有著東方瑞士美譽的肥沃土地,正在因為一場劃時代的戰略煥發出新的生機。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國家戰略,要求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爱a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這20字方針,瞬間猶如一道光束,照遍華夏大地。

    時代所期,民心所向。2019年以來,青島市緊緊圍繞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目標定位,全面發起“鄉村振興攻勢”,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篇布局,科學推進;在“六大攻堅戰”中打出了氣勢,在 “五個振興”上取得了突破。在11293平方公里的青島大地上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的青島答卷,一幅燦爛錦繡的畫卷正上次第展開。

    嶗山涼泉村

    重構鄉村形態

    生態環境改善帶來幸福感飆升

    7月初,即墨靈山玫瑰小鎮的玫瑰迎來盛花期,1200多種五顏六色的玫瑰,讓鄉村田野變成一片花海。玫瑰小鎮的玫瑰、花茶、糕點、精油皂等產品成為了吸引外地游客的法寶。

    玫瑰小鎮位于即墨最北部、最偏遠貧困村莊——西姜戈莊村。千畝玫瑰讓這個原來貧困落后的村莊華麗轉身,變成了全國4A級景區和全國最美休閑村莊。提起如今村莊變化,靈山鎮西姜戈莊村的村民李積佳頗為自豪地說:“前些年,農村與‘破、舊、亂、臟’畫等號,村里的年輕人更愿意往外跑。不過,這種現象已不復存在。相反,美麗的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往農村跑。“

    如西姜戈莊村般“頹勢”逆轉的村莊在青島有很多,這種逆襲源于青島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堅守。在青島決策者看來,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青島鄉村生態本底具有大量獨特的美學元素,新形態將使它們的資源價值得以重估。因而,青島始終把打造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優勢,通過不斷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構建新型鄉村形態,塑造出歷史文脈、經濟流向、綠色廊道、產業分布交互融合的空間結構,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以“大美鄉村”扮靚城市發展基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始終把這一工作當作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來抓。浙江實施“千萬工程”的成功實踐,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樹立了標桿、提供了經驗。從15年前“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浙江鄉村面貌發生巨大改變,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美麗”接力。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青島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探索,要追溯到2006年。2006年至2011年,青島市啟動以村莊硬化、亮化、綠化、凈化、美化為內容的“五化”工程,引導農民建設新農村。2011至2016年,青島市實施以新型農村社區為載體的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程,因地制宜推進集聚類社區建設,帶動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和社區集中。2017年起,實施以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服務美、人文美“五美”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帶動村莊結構的全面優化。

    在2019年8月發布的《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中,又將鄉村生態宜居攻堅戰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對提升農村規劃和基礎設施水平、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提升美麗鄉村品質、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做了任務分解。如今青島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已初顯成效, 2019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考核中,青島農村污水治理、美麗鄉村、美麗庭院位列全省第一。

    未來可期。經過四年攻堅,青島鄉村生態將開啟嶄新篇章。全市40%以上的村莊建成美麗宜居鄉村,農村生態宜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村莊規劃實現應編盡編,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就是要推進鄉村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要主動加快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通過“綠化”“美化”“規劃”等措施,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把鄉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富裕繁榮、和諧發展的美麗家園,讓鄉親們都能生活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舒適環境中。

    漫步青島廣袤農村,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成蔭的鄉間小路,整潔干凈的農家庭院,四通八達的硬質化大道以及別出心裁的紅磚矮墻……村民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處處展現美不勝收的美麗宜居鄉村畫卷,詮釋青島綠色生態的價值體系和美麗城市的鄉村表達。

    綠樹環繞的休閑區配置了石凳石桌,別致的花草樹木和清涼河水相映成趣,加上公共區域的健身娛樂設施……萊西市溝東新村居住條件絲毫不遜于城市里的高檔小區;供暖、天然氣、自來水等配套,小區門口還設有鎮級服務窗口,保障居民日常手續等服務辦理,由周邊8個村莊優化調整而成的龍泉湖社區的農民從2015年開始便已享受城里社區的待遇……

    美麗鄉村的“美麗”不能只在表面,村民富了才是精髓所在。玫瑰小鎮所在地西姜戈莊村原有土地貧瘠、溝壑縱橫,地質堅硬,且水資源匱乏。因地質問題,當地農民辛苦一年種植的莊稼收成很低,年收入不足萬元。自2012年玫瑰小鎮建設以來,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玫瑰的海洋、愛情的圣地。村民李積佳在玫瑰小鎮當花工,鋤草、摘花,一個月掙3000多元! “我家住在公園里,歡迎大家來做客!”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還有幸福感的飆升,現在村民們最喜歡在天氣晴好時,呼朋引伴到家里來做客,感受幸福美麗新農村的魅力。

    重塑經濟地理

    農商文旅全方位搭建產業生態圈

    位于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的六合人家生態農家宴店主楊文淑近來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游客來了既能賞花,又能體驗紅色文化,尤其節假日店里都會爆滿,生意比以前太多了。” 在楊文淑看來,如今店里生意的火爆,得益于政府整體規劃建設的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

    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由原本散落在山溝里的8個村莊整體規劃建設而成,充分挖掘各村獨特的自然、文化及產業優勢,推出了“踏春賞花+紅色文化+影視體驗”的鄉村一日游,成為青島網紅打卡地。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有關負責人表示,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通過產業聯動,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以文旅化融合探索鄉村旅游新路子,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無獨有偶。山東“半島田園綜合體則是在融合了膠州市洋河鎮南官莊村等4個村的基礎上,整建制流轉土地近1萬畝,引進青島金禾聯投、中城開農業科技、富士康永齡農場等投資23.7億元項目; 西海岸新區采取“指揮部+平臺公司”開發模式,打造藏馬山田園綜合體,引進融創、佳諾華等工商資本,建設中國-以色列永豐農業園等20個園區;平度三合山、萊西“龍泉仙草”田園綜合體入選省級示范創建……2019年以來,青島在田園綜合體創建方面實現新突破,新開工20家,累計引入工商資本358億元,流轉土地12萬畝,輻射210個村莊、5.1萬農戶,帶動6000多農民就業,促進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高于全市30%。

    藏馬山田園綜合體

    2017年,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首次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在這片如翡翠般的大地上,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田園綜合體中,一段溪流、一座斷橋、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殘碑似乎都有訴說不盡的故事。

    作為新農村、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目標,田園綜合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路徑。這是以綠色田園為本底、自然山水為映襯、文化為內核,鄉村經濟得以重塑,田園價值得以重估的一種新經濟。通過農商文旅融合,搭建新產業生態圈,為新的城鄉格局注入強大動力。

    從全國情況看,各省市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建設配套比較成熟,或有可借鑒的地方。如成都市都江堰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浙江安吉“田園魯家”、云南保山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沂南縣朱家林等,這些田園綜合體各具特色,但不可或缺的是產業基礎和文化支撐。其中,成都市都江堰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以糧油蔬菜產業為基礎,以紅陽獼猴桃為特色,以都江堰深厚的水文化、道文化、農耕文化為支撐,3年總投資21億元,包含中央、省、市等各級財政投入,及各類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沂南縣朱家林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創客為主體,以創意農業、休閑農業、文創產業為核心,規劃布局為“二帶二園三區”;項目獲評山東唯一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中央省市專項資金連續3年每年投入7000萬元用于試點項目建設。現階段,田園綜合體項目多以國有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強調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確保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讓農民充分分享發展成果,更有獲得感。

    “無農不成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是農業。在平度大澤山腳下的東岳石村,“冬棚葡萄+春棚葡萄+露天葡萄+冷庫葡萄”形成全季節性葡萄產業鏈,越來越的村民試水旅游采摘和農家宴,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2萬元。如今,鄉村旅游、農業休閑和農村電商等,青島的農村不斷涌現出這些現代高效農業,不僅提升了農業附加值,也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市級層面上,為下活產業振興這盤棋而作出精心布局。日前,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組成了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專班,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專班將突破發展規模農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體驗農業、終端農業等“七大農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生豬、禽類、養牛3個百億級產業,培育打造糧食、蔬菜、果品3個百億級產業。在集群培育方面,培育打造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2條千億級產業鏈,藍莓、茶葉、葡萄和大櫻桃等5條10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鏈。培育打造青島農品品牌集群,實現規?;夯l展。計劃年內引進過億元鄉村振興大項目20個以上,開工建設5億元大項目32個、總投資838億元,農業固投增長30%以上。

    目前,總投資40億元的萊西新希望六和生豬養殖項目進展順利,包括正邦集團總投資100億元的生豬全產業鏈項目、郎坤現代農業產業園、中荷花卉智谷項目、唐人神生豬產業鏈及肉制品加工項目等在內的19個在談項目都在順利推進中。

    一個個以農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圈正在聚集成環,有力促進城鄉功能和空間融合發展,青島農業內涵正在不斷拓展。

    觀光采摘鄉村游

    集聚科技人才

    匯聚成為鄉村振興發展“新引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的是要人才振興。但是,對于鄉村而言,本土人才成為當下振興鄉村的一個“缺口”。吸引走出去的農村青年“回流”,讓飛出去的“鳳凰”飛回來,投身到當地的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也是鄉村振興的未來所在。

    2013年,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畢業后的耿琪超,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萊西創業,從事與農業有關的胡蘿卜的種植、加工和出口生意?!霸谌R西,兩口之家每年最多能種十幾畝地,而在美國,一個人運用現代機械化輕輕松松就可以管理萬畝良田?!痹诿绹髮W期間,耿琪超深切體會到了兩個國家在設施農業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那時他便立志將美國的機械化農業作業技術帶回養育自己的家鄉,把家鄉的父老鄉親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回到家鄉后,他帶領團隊科研攻關,經過四年的時間,成功開發了一套集計算機、人工智能、模式識別、微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為一體的胡蘿卜品質檢測系統及設備。“這樣一臺機器人每年可以給公司節省上百萬人工成本,胡蘿卜年出口量可以提高30%?!?耿琪超說,他已經收到多家公司關于胡蘿卜智能分揀機器人的訂單。下一步,他們還打算研究胡蘿卜全自動裝箱生產線和蘋果自動網套生產線,待實驗成功后,會將所有機器人進行批量生產并投入市場?!皩脮r,將極大提高農產品的產業化程度及其在外貿出口中的國際競爭力。”談起未來的打算,耿琪超信心滿滿。

    鄉村振興,需要一批致富帶頭人,耿琪超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難看出,一顆顆服務鄉村振興的赤誠之心,就藏在田間地頭的背影里,浸透在辛勤耕耘的工作中。

    有了人才,鄉村就有了生機與活力,產業興旺就有了支撐和保障,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是一個可以預見的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未來。近年來,大量的外來人才進鄉村和本土人才“留下來”,匯聚成為青島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互聯網+新零售”農產品營銷方式,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經濟翅膀

    有專家分析表示,農村要實現現代化,一方面,要大力“聚”人才,狠下功夫引進鄉村發展中急需的技術、管理人才,用好的事業平臺、機制待遇讓人才“愿意留”且留下來有發展;另一方面,還要著力培養本土人才,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加強技術幫扶、教育和培訓力度,通過培養人才、搭建平臺,讓更多的本土人才成長起來,就近施展才華。

    目前,青島正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專業技術隊伍提升工程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工程,加快鄉村人才集聚。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聚”人才的力度:2019年,青島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3萬人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1萬人,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和合作社1300家,總量居全省第一。招聘大學生基層服務崗156人,農業科技特派員達到700名。發放創業扶持資金4485萬元,幫扶4535人次、增長258%。2019年鄉村人才考核中,青島位居全省首位。

    植根鄉土鄉村,在青島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展現的不僅僅是一股濃濃的“科技范”,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記者手記

    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的小康靠的是什么?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眾多老鄉,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平度市明村鎮巡棧村村民崔明海說靠小西紅柿,膠州市里岔鎮良鄉社區農戶季學清說靠土豆,嶗山區茶農胡孝林認為靠茶……雖然老鄉們的答案不一,但反映出同樣的觀點: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2019年8月,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發布《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指出,要堅決打贏鄉村振興攻勢六場攻堅戰,走好產業富農之路、人才助農之路、文化興農之路、生態惠農之路、組織強農之路。六場攻堅戰的第一場就是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足以看出產業的重要性。

    如何走好產業富農之路,青島市把“五化”引領作為產業振興的根本路徑,以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方向,以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新六產,在青島鄉村大地上遍地開花。在今年5月9日舉行的“鄉村振興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上公布了鄉村振興攻勢攻堅戰打法與戰果。2019年以來,青島市在鄉村產業在土地規模化經營、田園綜合體創建、“新六產”、“穩產保供”、科技強農等六個方面實現了突破,農業產業體系梯次布局,形成了以“新六產”為代表的現代農業企業發展沃土。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量級提升,產值突破1700億元。農產品出口407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靶铝a”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產業興旺的支柱、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新六產”鼓勵農業多種經營,從而產生“1+2+3=6”的效益。“一產的一份收入,經過二產加工增值為兩份收入、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綜合起來是六份收入,產生乘數效益?!笨此坪唵蔚拿枋?,但要實現“新六產”發展,打造農村經濟“升級版”,卻是需要花費實實在在的大力氣。

    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源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潮頭。對任何一個地方而言,離開產業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喊的是口號,做的才是實事。農村改革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做好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匯聚,才能讓農民看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希望,進而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國外農業農村發展實踐同樣表明,構建契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產業體系,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根本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的廣袤鄉村經歷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變革,深深地影響并改變著樸實的農民。記者在位于膠州市洋河鎮的半島田園綜合體看到了中國最大數字大櫻桃種植基地、單體規模世界第一的櫻桃園;在即墨玫瑰小鎮見證了,因玫瑰而讓貧困落后的西姜戈莊華麗轉身為全國4A級景區和全國最美休閑村莊的奇跡,而這些新產業新經濟中都有當地農民忙碌與收獲的身影。他們正以敢于突破的勇氣對鄉村產業執著堅守,穩穩地托起了他們的“小康夢”。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聶艷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