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給人“穩扎穩打”印象的海信,正在醞釀一個相當激進的跨越式發展大目標。
6月22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帶領兩位副市級領導、三位區委書記以及十幾位局長來到海信集團,主持召開海信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研究《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登頂計劃》發展規劃,并現場辦公,回應海信訴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座談會上,海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厚健介紹了海信集團主要經營指標等情況,海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賈少謙專題匯報了《新基建 全生態 大跨越——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登頂計劃》發展規劃,提出海信集團未來發展目標——
打造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的全場景智慧新生活,帶動青島智慧城市和高技術產業跨越式大發展;到2025年,海信集團銷售額突破3000億元,比2019年(1269億元)增長1.4倍。
以技術立企的海信一直發展得很穩健,2016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如今計劃用6年時間連續邁上2000億、3000億兩個大臺階,絕對算得上是超常規。
又何止是海信,去年以來,青島“五朵金花”紛紛提出超常規發展規劃:海爾提出《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發展規劃,青啤集團實施“三年倍增發展計劃”,雙星集團實施“千億規模企業發展計劃”等。
奠定青島品牌之都江湖地位的五朵金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青島產業的高度、城市實力的強度,它們的再次絢麗綻放,將為站在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刮上一陣勁風。
1
對于青島而言,海信不只是一個企業
海信,海納百川、信誠無限。海信身上打著深深的青島烙印,成為青島家電電子產業的代名詞,是青島一個時代的縮影,寄托著青島幾代人的回憶。
1969年,海信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生產半導體收音機。
1970年8月,青島無線電二廠研制出山東省第一臺電子管式14英寸電視機,開辟了海信涉足電視的先河,填補了山東省內空白。
1979年,以青島無線電二廠為主體,與電子元件八廠、市南紙箱廠、重工具廠四個單位組成“青島電視機總廠”。
1984年,引進當時世界一流彩電生產線,第一代青島牌彩色電視機問世。
1993年,將“青島牌”正式更名為“海信”?!?/p>
到2019年,海信已經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1269億元,擁有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兩家上市公司,海信、科龍、容聲、東芝電視等多個品牌,在全球擁有14家工業園區、18所研發中心的大型跨國公司。
海信身上擁有眾多的耀眼光環:“海信電視連續16年中國第一”“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9年全球第一”“十大國企典型”“工業企業質量標桿”等等。
海信因海得名,因城市揚名,青島同樣因海信愈發聞名,品牌之都、中國家電產業基地等城市榮光背后都有著海信的身影,企業與城市就是這樣相依相伴、相互成全。
眼下,國家戰略疊加、站上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正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飛奔。青島這個城市的夢想是由一個個青島企業的夢想、一個個青島市民的夢想組成的。海信作為青島的一份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海信生在青島,長在青島,必須為青島做出更大的貢獻?!焙P偶瘓F董事長周厚健說。這正是海信毅然打破過去的成長路徑,尋求跨越式增長的“情懷出發點”。
當然,企業不能靠情懷活著,也不能因熱愛而盲目。海信此番提出如此大手筆的發展規劃,自然是基于城市機遇、自身實際與產業發展趨勢的綜合考量。
青島已經站在了風口,海信只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就完全有可能迎風起飛,追逐更大的夢想。
2
那個熟悉的海信正在變得陌生
一提起海信,我們最先想到的或許是電視、是空調、是冰箱,一方面是因為進入千家萬戶的消費品易于讓人熟知,一方面因為海信的確以消費電子起家。
在這個領域,海信已經確立了牢固的江湖地位——電視機連續16年中國第一,全球出貨量第四;激光電視標準制定者,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冰箱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二,出口額全球第三,冷柜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三;空調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五,出口額全球前五;擁有國內最強大的互聯網電視云平臺……
然而,隨著技術的迭代,昔日的海信正在變得越來越陌生,在智慧城市領域,海信的實力已經悄然建立,并愈發牢固:連續9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占有率第一,已進入147個城市,其中包括直轄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等39個;擁有國內唯一落戶于企業的智能交通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全國僅三家)。
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海信乘勢而上,成功進入城市云腦及公共安全、智慧應急、智慧建筑、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智慧城市相關領域。
華為擴張的路徑是從通信設備的B端到消費電子的C端,而海信正好相反,是從消費電子的C端向智慧城市的B端。路徑不同,但都是對自身發展實際和市場需求作出的選擇。
3
3000億目標能否實現,關鍵看“智慧”
人生總有那么關鍵幾步,走得好,就會青云直上,企業同樣如此。
將“技術立企、穩健經營”奉為圭臬的海信,已經厚積的50年,數字多媒體技術、智能信息系統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綠色節能制冷技術、城市智能交通技術、光通訊技術、醫療電子技術、激光顯示技術已經形成強有力的支撐,“技術海信”已經到了薄發的時刻。
為什么是現在?在賈少謙看來,青島是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萬物智能互聯時代,起步就處于優勢地位;同時,在新基建領域,青島已經先行一步。“新基建其核心就是為了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因此機會就在萬物智能互聯下的智慧城市,在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的全場景智慧新生活的打造!當前,正是以打造智慧新生活之城為抓手,推動高技術產業大跨越式發展的難得契機!”
放眼國內外,智慧城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接近我們的生活,不少城市正在加快謀篇布局:被譽為“全球最智慧城市”的新加坡,致力于建設民生密切相關的項目;紐約關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深圳倡導城市便捷服務;杭州圍繞城市大腦發展數字政府;上海著力城市精細化管理。
但總體上看,智慧城市建設仍舊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民獲得感有限,城市“智慧”散落在不同業態、不同場景,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二是產業拉動力不強。在海信看來,這正是機會。
海信敢于進軍智慧城市領域,有著十足的底氣:截至目前,海信擁有新基建相關專利16497件,并且主要分布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和相關產品上;主持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182項;多年的沉淀,讓海信擁有近萬人的研發隊伍,分布在青島、深圳、美國、歐洲、以色列、日本等18個研發中心,已經建立起全球協同的研發體系。
在座談會上,賈少謙展示了一幅海信和青島的“共同藍圖”——
以應用為導向,圍繞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整合資源,將青島打造成為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全球首個“智慧生活之城”,引領智慧城市發展;以示范帶應用,以應用帶集成,以集成帶產業,以產業帶生態,發展青島高技術產業,爭奪數萬億市場,實現跨越式大發展,到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海信提出了“四條路徑”,包括打造“一基地兩中心”創新生態體系、實施“一芯兩硬”高端制造業跨越計劃、研創“一云腦三平臺”智慧新生活解決方案、建設“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頭雁工程。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但要實現并非易事。對此,海信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正如賈少謙所說:“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城市發展的主力是企業,企業發展得好不好,城市很關鍵?!爸С趾P虐l展就是成全青島發展。”王清憲指出,企業和城市發展是相互支撐、相互成全的,海信集團此次面向未來制定的產業倍增計劃,與城市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對于青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青島與南方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青島企業與南方企業之間的差距。
青島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需要有一批企業站出來,讓高峰更高,讓群峰連綿。海信如能達成預期,就將大大拉高青島企業的“海拔高度”,進而為城市進階提供助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