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高我市水果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再創發展新優勢,根據青島市水果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以蘋果、梨、桃、藍莓、葡萄、大櫻桃等六大果樹樹種為重點,以果樹現代栽培體系(支架栽培、設施栽培)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青島都市農業特征、集約高效發展的新型水果產業,制定本規劃。
一、基本情況
(一)我市水果產業生產現狀。我市自然環境、氣象條件適合多種落葉果樹生長,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蘋果優勢產區,水果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豐富農產品供應、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全市水果栽培面積96.4萬畝、總產量109.3萬噸、產值72.2億元,其中:蘋果33.8萬畝、產量46萬噸,葡萄16.1萬畝、產量18.2萬噸,桃子15.1萬畝、產量19.4萬噸,藍莓10.1萬畝、產量3.9萬噸,梨6.8萬畝、產量10萬噸,大櫻桃5.9萬畝、產量3.6萬噸。目前,我市水果產業發展總體上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總體規模趨于穩定,現代果園建設初具規模。近十余年來,全市果園面積穩定在100萬畝、產量穩定在100萬噸左右,果業發展由外延式增長轉為內涵式發展,一批喬化衰老果園淘汰,更新為矮砧密植寬行支架栽培的新模式果園。
2.樹種豐富,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形成以蘋果、桃、梨、葡萄四大傳統水果為主,藍莓、大櫻桃、草莓、獼猴桃等新興水果為輔的水果產業,蘋果、桃等大宗水果早中晚熟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3.設施果業效益突出,發展較快。草莓、葡萄、桃(油桃)、藍莓、大櫻桃等多種果樹實現設施生產并形成規模。全市設施果樹面積達到8.5萬畝,占總面積的8.7%,十年間翻了一番。設施果樹在增加經濟效益、調節市場供應、抗擊市場波動、吸納農村勞動力、抵御自然災害危害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4.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果品儲藏氣調庫、冷藏庫5萬多噸,其中500噸以上冷庫58座,年加工水果8萬多噸。經過多年打造,形成了大澤山葡萄、黃島藍莓、舊店蘋果、東大寨蘋果、云山大櫻桃等著名區域公共品牌和知名農產品品牌。
5.促進農民增收作用明顯。水果是主產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19年全市水果畝均純收入7489元,西海岸新區藍莓、平度葡萄和大櫻桃、萊西設施葡萄和油桃等增收作用明顯,涌現出一批因果脫貧、以果興業的典型。
(二)我市水果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栽培模式更新緩慢,低效果園比重較大。目前果園仍以傳統栽培模式為主,果園郁閉現象嚴重,通風透光條件差,易發生病蟲害,既制約了機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質量和生產效益的提升。老齡低效果園面積逐年增多,以蘋果為主的老齡果園占25%以上,畝產值5000元以下的成齡低效果園占15%左右,栽培模式轉型、老果園改造升級、提質增效任務繁重。
2.生產裝備差,機械化水平低,果園防災減災能力弱。全市90%以上的果園缺少防雹、防鳥、防霜凍等設施;配備肥水一體化設施的果園不足70%;經濟實用型果園作業平臺、彌霧機、耕翻機等生產裝備類型少、機械化程度不足;果園管理勞動強度大、用工多,人工成本占生產成本的60%以上。
3.科技支撐能力不夠強。果樹新品種創制沒有重大突破,品種更新較慢,尤其是蘋果,品種單一化、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樹體營養診斷施肥、果實無損傷檢測等新的技術體系尚未確立,現代栽培模式的綜合配套技術不夠完善。
4.良種繁育及監管體系不健全。規?;瘶藴驶缒痉庇兀ü荆┹^少,全市果樹育苗規模200畝以上、母本園和采穗圃配套的規范化苗木繁育基地不足5家。苗木生產、經營管理無法可依、亂繁濫育、以假充真的現象時有發生。
5.產業化經營水平不夠高。帶動能力強的生產經營主體較少,家庭分散經營的果園約占80%,組織化程度整體偏低。果品預冷和冷鏈運輸能力不足20%,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設備研發滯后。產品宣傳和市場開發力度不夠,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較少。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發展現代水果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圍繞水果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適應新時代水果發展趨勢和消費結構升級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區域化發展、規?;N植、集約化栽培、機械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的發展思路,強化政策扶持、項目引導和示范帶動,轉變水果產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化生產體系、科技支撐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和產業化經營體系,全面提升青島水果產業整體素質。
(二)發展目標
1.總體規模基本穩定。2020年水果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穩定在80萬噸左右;到2025年果業面積穩定在100萬畝,產量達到120萬噸左右。
2.新模式果園比重顯著提高。2020年以蘋果、桃、梨為主的新模式果園達到4.5萬畝,占比達到4.5%;到2025年以蘋果、桃、梨為主的新模式果園達到30萬畝,占比達到30%。
3.設施果樹比重穩步提高。2020年藍莓、葡萄、油桃、草莓、大櫻桃等設施果樹面積達到8.8萬畝,占比達到8.8%;到2025年設施果樹面積達到15萬畝,占比達到15%。
4.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新模式果園節水灌溉、噴藥、施肥、割草等機械化作業率達到50%,節水率達到40%,節肥節藥率達到30%以上;到2025年機械化作業率達到60%,節水率達到60%,節肥節藥率達到40%以上。
5.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2020年新模式果園、設施栽培果樹優質果率達到85%,每畝節本增效100元;到2025年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每畝節本增效500元。果品質量全部達到無公害以上農產品標準。
6.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培育壯大果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家,市級以上水果類知名品牌達到34個;到2025年培育壯大果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0家,市級以上水果類知名品牌達到40個,生產組織化程度顯提升。
(三)區域布局
1.水果優勢產區布局。根據果樹種類的自然分布、資源、區位、技術等產業現狀和發展潛力,按照“優傳統水果做優做強做大,新興水果做精做細做優”的原則,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生產布局,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打造優勢區域和特色產區,重點在萊西、平度打造蘋果、梨優勢區域,在平度、膠州打造桃優勢產業帶,在西海岸新區打造藍莓集中產區,在平度、膠州打造大櫻桃特色果品產區,在萊西、平度、城陽打造草莓集中產區。
2.新模式果園區域布局。新模式蘋果栽培重點區域是平度市舊店鎮,萊西市馬連莊鎮、河頭店鎮、南墅鎮、沽河街道,即墨區金口鎮、靈山鎮;新模式桃栽培區域重點是平度市店子鎮,萊西市南墅鎮、院上鎮、馬連莊鎮,膠州市膠北街道;新模式梨栽培區域重點是萊西市日莊鎮、南墅鎮、河頭店鎮、馬連莊鎮、院上鎮、水集街道。
3.設施果品區域布局。設施藍莓重點區域是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張家樓鎮;設施葡萄(包括避雨栽培)重點區域是萊西市沽河街道、院上鎮、馬連莊鎮、南墅鎮、日莊鎮等;設施大櫻桃重點區域是平度市云山鎮,膠州市洋河鎮、萊西市水集街道;設施草莓重點區域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云山鎮,萊西市馬連莊鎮、河頭店鎮,西海岸新區大場鎮、靈珠山街道;設施油桃重點區域是萊西市院上鎮、沽河街道,平度市白沙河街道。
三、重點工作
(一)示范推廣果樹新模式栽培技術。鼓勵蘋果、桃、梨優勢區域,重點推廣矮砧大苗建園、寬行密植、設立支架、起壟覆蓋、行間生草等果樹矮砧集約栽培新模式,整形修剪、肥水調控、花果管理等果園配套技術,建設一批矮砧集約栽培示范園。推廣沃土養根、免套袋栽培、高光效樹形培育、起壟避雨栽培、省力化疏花疏果等主推技術,土壤改良修復、節水灌溉、簡化修剪、綠色防控等生態型簡約技術,擴大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肥水一體化、肥藥雙減和生態循環栽培技術,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果園。改造升級傳統栽培模式果園,加快老齡果園更新改建。
(二)示范推廣果樹設施栽培技術。示范推廣藍莓、葡萄、大櫻桃等設施果樹栽培,制定設施栽培的標準體系,推廣高架栽培、基質栽培、避雨栽培、自動補光、控濕、控溫等設施果樹新技術,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設施果樹栽培示范園,拉長果品供應期,均衡市場供應,緩解集中上市矛盾,提高單位面積產值。
(三)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推動農科教緊密結合,吸引國家果品產業技術體系、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果品創新團隊、青島農業大學的優勢科技資源,加強果樹新品種引進和創制,進一步優化品種品質結構。扶持建設新品種展示示范園,加快蘋果、桃、葡萄、櫻桃等水果品種更新換代。支持無病毒苗木和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制定發布主栽品種、新品種推廣應用的指導性意見,加快全市果樹品種更新換代。
(四)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加大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力度,推進現有果園轉型升級。推廣農機農藝高度融合的果樹省力化、簡約化栽培管理技術,示范推廣作業平臺、開溝機、彌霧機、耕翻施肥機等經濟實用型果園機械,尤其是適合山地丘陵果園的中小型機械,增強果樹栽植、耕翻施肥、整形修剪、病蟲防治、果實采收等生產管理環節的農機農藝融合程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實現果園耕翻、施肥、噴藥、割草等全程機械化和整形修剪、果實采收等半機械化,示范帶動全市果園管理機械化水平提升。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好國家出臺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措施,鼓勵新型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體、專業化生產服務組織發展,探索開展果園托管、半托管等既適應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又適應規?;漠a業服務方式。支持探索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的有效模式,引導果農以資金、土地、勞動力等入股,發展一批服務功能強的水果專業合作社。強化對果農實用技術的實踐和應用培訓,引導幫助果農不斷掌握新技術,應用新技術,提高科技務果能力和果園管理水平。
(六)打造青島果品品牌。組織制定并推行主要果樹生產相關技術標準,提高果品生產標準化水平,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和檔次,打造青島果業核心競爭力。建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質量追溯制度。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標產品認證,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發揮“青島農品”品牌效應,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果品品牌。豐富青島果品品牌文化內涵,塑造品牌核心價值,營造深厚的果品文化氛圍,擴大青島果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
(八)推動水果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和延伸水果產業生態、旅游、休閑等多種功能,把水果產業發展與旅游、采摘、觀光、休閑、養生和體驗結合起來,提升區域性蘋果節、藍莓節、桃花節、梨花節、櫻桃節等果品主題節會水平,培育和發展一批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特色果品村鎮,發展果品田園綜合體。充分發揮加工業在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牽動作用,引導水果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和優勢產區集聚,培育引進一批水果初加工和高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現代化水果加工產業集群,逐步形成水果精深加工的雁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市農業農村部門要把水果產業發展作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區域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建立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相關部門參加的水果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謀劃,及時研究解決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級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確保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統籌整合各級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積極爭取各類項目,積極對接國家種子工程、農機具購置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省將要啟動的品種更新換代示范、基礎設施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水果品牌提升等項重點工程,重點支持果園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壤修復改良,改善生產條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加大對各類經營主體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建立各類水果保險制度。加大果樹苗木生產經營管理力度,規范苗木生產經營行為。
(三)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發揮“四新”引領作用,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引進創新研發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集成完善一批標準化生產、貯藏保鮮、精深加工等系列綜合配套技術。示范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實時監控和遠程控制。加強基層技術推廣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定期開展基層果樹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增強為果農技術指導和生產服務能力。
(四)完善流通體系建設。鼓勵在水果主產區和銷區建設功能齊全、輻射能力強的專業批發市場,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市場功能。以區市為單位,建立大型果品交易中心,大力開拓銷地和境外市場。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資本投資果品流通產業,建設果品采后預冷處理、分級包裝、貯藏保鮮、冷鏈運輸等現代化設施設備,發展直采直銷、連鎖經營、冷鏈物流、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型營銷模式。
請輸入驗證碼